內容簡介

國際知名社會學家的代表作,也是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在系統介紹了政治社會學的幾位奠基人物——馬克思、韋伯、杜爾克姆、托克維爾等——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從各派觀點著手理清政治社會學的分析,並對現代大都市的權力與政治、政黨和政治黨派意識、公民政治參與、現代世界的民族國家建設等問題作了清晰的闡述。本書適合作為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的教材。


安東尼‧奧羅姆(Anthony M.Orum),1939年生,1967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先後在亞特蘭大學摩里大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系、北卡羅萊納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現為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從事政治社會學、社會學理論、種族團體和社會心理學等方面教學和研究,曾獲伊利諾伊大學教師獎、得克薩斯大學學生會頒發的優秀教師獎等。主要著作有︰《抗議中的黑人學生︰黑人學生運動起源研究》、《政治的根源︰美國的青年和政治》、《變化中的社會︰我們時代的基本社會學》等。
 

目錄

推薦序言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章 導言
一、權力和權威
二、制度、網絡和文化
三、社會與政治的視野︰馬克思、韋伯、杜爾克姆和托克維爾
四、教學指南
第二章 經濟與政治︰卡爾‧馬克思與新馬克思主義者
一、卡爾‧馬克思論經濟與政治
馬克思的基本觀點
經濟與社會分層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作為階段斗爭反映的政治
國家權力及其限度
資本主義與資本家統治的維持
革命與變遷
經濟前提
社會前提
階級意識與政治行動
二、新馬克思主義者
弗‧伊‧列寧
論革命
論國家
論帝國主義
安東尼‧葛蘭西
論共產黨
論階級統治的霸樹
法蘭克福學派
赫伯特‧巴爾庫塞
于爾根‧哈貝馬斯
尼科斯‧普蘭查斯
論結構
論國家
國家的相對自主性︰普蘭查斯與拉爾夫‧米利班德的爭論
三、結論
第三章 國家與社會︰馬克斯‧韋伯與新韋伯主義者
一、馬克斯‧韋伯論國家與政治
韋伯的基本觀點
國家
統治者的權力
權威及其合法性
政治權力和相互競爭的社會階層
二、新韋伯主義
雷恩哈德‧本迪克斯
論權威的本質及其行使 工業社會中的勞動與權威 國王或者人民
查爾斯‧蒂里
論現代國家的起源 論政治競爭與動員
西達‧斯科克波爾
國家和社會革命 美國福利國家的起源
三、小結
第四章 公民社會與政治︰埃米爾‧杜爾克姆和阿列克西‧德‧托克維爾
第五章 政治統治的基本形式︰現代世界的民主政體、極權政體和威權政體
第六章 現代美國的權力與平等
第七章 現代大都市的權力與政治
第八章 政黨和政治黨派意識
第九章 公民政治參與︰傳統形式與爭議形式
第十章 現代世界的民族國家建設
譯後記
 

人是必須過政治生活的,中國人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政治生活。中國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政治生活,並創造了中國傳統政治文明。但是,任何民族都無法逆歷史潮流而動,邁向現代是一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選擇。當中國社會邁向現代的時候,中國就不得不告別其傳統的政治生活,接受現代的政治生活,並由此走上了民主共和之路。對于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來說,現代政治生活是外來的,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決定了中國的未來必須寄托于現代政治生活在中國的建構。所以,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一開始就進行這樣的努力︰理解和把握現代政治生活,並使其在中國社會得以健康地確立和發展。在這種努力下,中國引進了政治學,試圖從科學的高度來把握現代政治生活原理。

中國對現代政治生活的追求,是從制度追求開始的,強調制度的引入與制度的更替,是中國走向富強和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為此,我們先後進行了君主立憲的變革、民主共和的革命和人民民主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不少經驗與教訓都告訴中國人這樣一個道理︰現代政治生活雖然是外來的,但最終是自己的。我們要走向民主,就必須從自身出發,秉承現代政治生活的基本規律,創造有中國根基的現代政治生活。因此,把握自己與把握現代政治生活原理是同等重要的,而要把這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首先是科學而全面地把握現代政治生活原理。這種認識的積累,使中國對現代政治生活的關注與探討,逐漸從制度的迷信走出來,開始從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以及現代政治生活的豐富多樣性中,來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與把握現代政治生活原理。這種變化出現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其現實效應就是促使人們能夠更加理性、更加深入地來研究和把握現代政治生活及其在中國的建設與發展。美國學者A.奧羅姆的《政治學社會學導論》(1982年版)就是在這樣的大潮中被譯成中文,引八中國。在此後近二十年的時問里,此書為政治社會學這門學問在中國的確立和發展聲生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奧羅姆教授是美國的社會學者,主攻政治社會學、社會學理論、種族團體和社會心理學等。多年的學術研究,使他對政治社會學形成了這樣一個基本的學術信念︰“政治社會學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目的,必須是提出以實踐經驗為基礎的理論,然後對這種理論予以細致而又全面的實踐檢驗。”正是基于這樣的學術信念,奧羅姆在時刻關注現實社會變化與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在政治社會學研究中所提出的觀點和研究體系。為此,他的《政治社會學導論》從1978年第一次出版至今,修改過三次,形成四個版本。這里所呈現的是其第4版。作者在其第4版的序言中,比較了第4版與此前版本的不同,並認為這種不同是巨大的,而其根源在于現實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他這樣說道︰“同第3版相比較,新的版本有著許多方面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世界本身變化如此之大,迫使社會學家重新考慮許多老問題。我已試圖把自己更多的注意力關注干世界的改變,以及由此而孕育的政治社會學家的新思維。在1996年的文章結語中我曾說到,我所關注的政治社會學幾乎不是那二三十年前曾經致力于研究的那些至關重要的領域。當然,其中有一部分領域可能仍然十分引人注目,諸如社會運動的機制,但其他部分似乎好像行將沒落,諸如美國政治和權力的性質等。”奧羅姆的學術信仰與學術實踐是真誠而科學的,所以,這本新版《政治社會學導論》是一部有歷史感、時代感和現實感的著作,要是將其與此前的版本比較閱讀,那麼,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政治社會學學術體系的豐富與發展,更看到的是現代政治生活在世紀轉換過程中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政治社會學實際上是關于現代政治生活的學問,因為它很難超越現實的考察和現實的關懷來研究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主體,歷來是兩極四大要素所構成︰一極是人;另一極就是制度。在這兩極中間有兩個要素,一是人的觀念,可概括為價值︰二是作為制度基礎的組織。這兩大要素加上兩極,就構成政治生活的四大要素,即人、價值、組織與制度。政治生活就是在這四大要素的互動中展開的。現代政治生活與傳統政治生活的最大差別,就是現代政治生活是建立在人的政治解放基礎上的,即建立在人的政治平等基礎上的。雖然現代政治生活形成的重要前提是人的自主、獨立與解放,但是現代政治學從一開始就把視野集中在國家的權力與制度建構上,即集中在政治的制度層面,而不是集中在人參與其中所展開的實際的政治生活上。二戰前的政治學,把制度設計、確立、運作與改善作為政治的核心問題,而忽略了政治生活的男一極——人的要素。到了戰後,作為對這一取向糾偏,甚或說反叛的結果是,政治學走向科學的行為主義政治學,于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關注人的行為。但是,這種關注實際上依然局限在政治制度層面上,並沒有深入到政治生活之中。這是因為,行政主義政治學雖然逐漸弱化了對制度與權力本身的關注,而更多地關注制度中的人,其中包括運行制度的人與制度所規範的人,但其實際的政治關懷還是制度本身,只不過從關懷國家權力與制度的建構轉向關懷國家權力與制度的運行。這種變化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到了20世紀中葉,人們對現代政治中的國家權力及其制度形式有了比較普遍的共識,于是思考的重點就從應該建構怎樣的制度,轉向思考如何使現有的制度獲得合理與有效的運行。這種搖擺于制度與制度行動者兩極的思維模式,正是政治社會學所力圖打破的。在政治學社會學看來,政治不是簡單的權力與制度建構及其運行,而是人與制度的不斷互動所構成的政治生活,因而不僅存在于上層建築的層面,而且存在于人們日常的經濟與社會生活之中。這決定了把握權力與制度固然重要,但是認識與把握生動的現實政治生活更為重要。上層建築層面上的規範政治,只有在現實生動的政治生活中才能顯現真實的意義。社會學豐富的思想和細致的觀察,為政治社會學在這方面的努力提供了相當扎實的理論、經驗與方法論的基礎。奧羅姆的努力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他是一個社會學者,從社會學視角構建出了一個鮮活生動而變化多樣的現代政治生活,其學術成果既具有政治學的意義,也有社會學的價值。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