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本而言,中國文化有兩大支柱,即陰陽理論和五行學說。陰陽理論為《周易》所奠基,而《黃帝內經》則是陰陽理論與五行學說的應用典范。
同時,《黃帝內經》是一部極其罕見的醫學養生巨著,與《伏羲卦經》、《神農本草經》並列為「上古三墳」。在對待疾病的態度上,《黃帝內經》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養、調、治」的基本原則;在對待壽夭的態度上,《黃帝內經》科學地規范了兩個非凡的要點,即「保養和補養」的方法和要領」。因此,《黃帝內經》被稱為「醫家之宗」。
《黃帝內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十分巨大,其理論所包含的人與自然、人身五臟六腑及各部位間互為依存的整體觀念、陰陽理論、五行學說、精氣學說、藏象學說和運氣學說等,是中國文化不可獲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貫穿始終的整體觀念,迄今仍比西方醫學高明。
可以這樣認為,沒有《黃帝內經》,也許就不會有中國醫學,甚至中國文化的完美體系。
目錄
修訂版前言……………………1
原版前言………………………1
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2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5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7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11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13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20
陰陽別論篇·第七…………·2l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24
六節臟象論篇·第九…………25
五臟生成篇·第十……………29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32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33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34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36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38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40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42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47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5l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58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62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64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68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70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71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73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76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79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82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84
熱論篇·第三十一……………86
刺熱篇·第三十二……………88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90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92
瘧論篇·第三十五……………94
……
原版前言………………………1
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2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5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7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11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13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20
陰陽別論篇·第七…………·2l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24
六節臟象論篇·第九…………25
五臟生成篇·第十……………29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32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33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34
湯液醪醴論篇·第十四………36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38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40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42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47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5l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58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62
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64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68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70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71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73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76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79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82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84
熱論篇·第三十一……………86
刺熱篇·第三十二……………88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90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92
瘧論篇·第三十五……………94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