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朝三國同處東亞地區,在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了相互往來。古代中朝之間的交往,從中國商周之際的箕子入朝鮮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歷史;而中日之間,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吳越一帶的中國先民就可能有從海上來到日本列島的,徐福東渡的傳說即是先秦秦漢之際中國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個縮影,而漢光武帝賜金印於倭王,則是兩國政權有確切往來的開始。從中國的漢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國之間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東亞三國的努力和相互交往的作用下,古代東亞地區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本書以古代東亞中、日、朝三國之間的交往和關系為主要考察對象,對於目前東亞關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具有很大的啟迪價值。今日東亞迫切需要對歷史上與鄰國的相互交往有一個正確地認識,從而開創一個和平、友好與發展的新東亞。
序
我主要從事日本近現代歷史和東北亞現狀的研究工作,對古代東北亞歷史涉獵不多,一向不敢妄加評論。近日,汪高鑫先生送來與程仁桃合著的《東亞三國古代關系史》一書書稿,並囑為之作序。大作讀畢,感受良多,因此欣然從命。
當前,區域化是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大趨勢,區域認同是區域化的重要前提。毋庸諱言,在世界區域化的大潮中,東亞,特別是東北亞,相對落后。如何推進東亞區域化,實現東亞的和平發展與友好合作,我想,從歷史之中尋找區域認同,總結經驗教訓是重要的環節之一。
中、日、朝三國同處東亞地區,中朝一江之隔,中日一衣帶水,日朝隔海相望,作為近鄰,三國在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了相互往來。古代中朝之間的交往,從中國商周之際的箕子入朝鮮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歷史;而中日之間,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吳越一帶的中國先民就可能有從海上來到日本列島的,徐福東渡的傳說即是先秦秦漢之際中國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個縮影,而漢光武帝賜金印於倭王,則是兩國政權有確切往來的開始。
從中國的漢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國之間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中國與日、朝之間,官方都有過頻繁的遣使往來,中朝一直保持着一種宗藩關系,世代友好交往;中日宗藩關系時斷時續,復雜而不穩定。三國經濟上一直存在着比較密切的貿易關系,即使是處在政權敵對或者中斷遣使往來時期,民間的各種貿易往來也一直不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唐時期中國唐文化對日、朝兩國產生了全面而深遠的影響,當時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新羅兩國以朝聖者的心態,頻繁地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學問僧赴唐學習先進文明,在中國與日、朝古代友好關系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當然,歷史上中日之間與中朝之間也發生過戰爭,不過這在數千年古代中國與日、朝友好交往史上只是一段插曲而已。古代日朝之間交流更為密切,而隨着日本的逐漸強大,日本統治者對朝鮮半島的野心也逐漸膨脹。
在東亞三國的努力和相互交往的作用下,古代東亞地區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輝煌的歷史證明,友好相處和交流合作是發展的源泉。
汪高鑫、程仁桃兩位學者合作撰寫的《東亞三國古代關系史》一書,以古代東亞中、日、朝三國之間的交往和關系為主要考察對象。目前學術界已有的關於東亞三國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分別關注於國別的歷史,或者雙邊的,例如中日之間、中朝之間的古代交往情況,而較少對三國相互間的交叉與綜合的考察和研究。因此,該書對於目前東亞關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具有很大的啟迪價值。
在古代東亞三國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是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中國所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以其強大的輻射力和巨大的磁場力,輻射和吸引着東亞日、朝等國,全面而深刻地影響着它們的發展。正是由於古代日、朝等國普遍地接受着中國文化的影響,由此而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漢文化區域,又稱為「漢文化圈」,或者「中華文化圈」。基於這一事實,該書的作者在敘述三國之間的交往與關系時,着重闡述了古代尤其盛唐時期中國先進文化對於日、朝兩國的影響。
今日之中國,在歷經近代百年屈辱之后,已經呈現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氣象,通過回顧古代中國對於世界與東亞文明的貢獻,可以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今日之東亞,在歷經古代主要以友好交往為主和近代日本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與掠奪之后,也迫切需要對於鄰國的歷史與相互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開創一個和平、友好與發展的新東亞。而這,也正是寫作與出版本書的現實意義所在。
東亞區域的歷史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要完整准確地反映歷史的原貌是十分困難的。汪高鑫、程仁桃兩位學者以中國的歷史文獻為主,勾勒出了古代東亞地區關系史的線索,實屬不易。在這方面,日本和朝鮮、韓國的學者也有一些具有獨特見解的成果,如果本書能夠更多地吸收這些成果,將會更上一層樓。不過,任何研究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都會留下一些缺憾,學術才不斷前進。
楊寧一
當前,區域化是全球范圍內的發展大趨勢,區域認同是區域化的重要前提。毋庸諱言,在世界區域化的大潮中,東亞,特別是東北亞,相對落后。如何推進東亞區域化,實現東亞的和平發展與友好合作,我想,從歷史之中尋找區域認同,總結經驗教訓是重要的環節之一。
中、日、朝三國同處東亞地區,中朝一江之隔,中日一衣帶水,日朝隔海相望,作為近鄰,三國在遙遠的古代就已經有了相互往來。古代中朝之間的交往,從中國商周之際的箕子入朝鮮算起,至今已有3000年歷史;而中日之間,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吳越一帶的中國先民就可能有從海上來到日本列島的,徐福東渡的傳說即是先秦秦漢之際中國人渡海移民到日本的一個縮影,而漢光武帝賜金印於倭王,則是兩國政權有確切往來的開始。
從中國的漢魏至明清,古代中、日、朝三國之間一直有着密切的交往。中國與日、朝之間,官方都有過頻繁的遣使往來,中朝一直保持着一種宗藩關系,世代友好交往;中日宗藩關系時斷時續,復雜而不穩定。三國經濟上一直存在着比較密切的貿易關系,即使是處在政權敵對或者中斷遣使往來時期,民間的各種貿易往來也一直不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唐時期中國唐文化對日、朝兩國產生了全面而深遠的影響,當時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新羅兩國以朝聖者的心態,頻繁地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學問僧赴唐學習先進文明,在中國與日、朝古代友好關系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當然,歷史上中日之間與中朝之間也發生過戰爭,不過這在數千年古代中國與日、朝友好交往史上只是一段插曲而已。古代日朝之間交流更為密切,而隨着日本的逐漸強大,日本統治者對朝鮮半島的野心也逐漸膨脹。
在東亞三國的努力和相互交往的作用下,古代東亞地區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很長一段時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輝煌的歷史證明,友好相處和交流合作是發展的源泉。
汪高鑫、程仁桃兩位學者合作撰寫的《東亞三國古代關系史》一書,以古代東亞中、日、朝三國之間的交往和關系為主要考察對象。目前學術界已有的關於東亞三國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分別關注於國別的歷史,或者雙邊的,例如中日之間、中朝之間的古代交往情況,而較少對三國相互間的交叉與綜合的考察和研究。因此,該書對於目前東亞關系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具有很大的啟迪價值。
在古代東亞三國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是最早進入文明的地區,古代中國所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以其強大的輻射力和巨大的磁場力,輻射和吸引着東亞日、朝等國,全面而深刻地影響着它們的發展。正是由於古代日、朝等國普遍地接受着中國文化的影響,由此而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漢文化區域,又稱為「漢文化圈」,或者「中華文化圈」。基於這一事實,該書的作者在敘述三國之間的交往與關系時,着重闡述了古代尤其盛唐時期中國先進文化對於日、朝兩國的影響。
今日之中國,在歷經近代百年屈辱之后,已經呈現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氣象,通過回顧古代中國對於世界與東亞文明的貢獻,可以從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今日之東亞,在歷經古代主要以友好交往為主和近代日本對中國和朝鮮的侵略與掠奪之后,也迫切需要對於鄰國的歷史與相互關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開創一個和平、友好與發展的新東亞。而這,也正是寫作與出版本書的現實意義所在。
東亞區域的歷史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要完整准確地反映歷史的原貌是十分困難的。汪高鑫、程仁桃兩位學者以中國的歷史文獻為主,勾勒出了古代東亞地區關系史的線索,實屬不易。在這方面,日本和朝鮮、韓國的學者也有一些具有獨特見解的成果,如果本書能夠更多地吸收這些成果,將會更上一層樓。不過,任何研究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都會留下一些缺憾,學術才不斷前進。
楊寧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