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系列(《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是著名散文家、思想家張中行先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以行雲流水、沖淡自然之筆,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有“當代的《世說新語》”之譽。
《負暄瑣話》于上世紀80年代前期著文,1986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初版。本次再版據1997年第7次重印本重新錄排,盡量保持作品原貌,僅對個別刊誤字予以改正,並增加“再版說明”。此外在裝幀設計上保持中華版張中行作品典雅簡潔的風格。
序
中行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輩。交往三十年,每相聚,上天下地,無所不談,自以為相知不可謂泛泛。然而直到讀了《負暄瑣話》之後,我才仿佛看到了他的更深的一面。他博極群書,中土之外兼及西方,尤其在哲學方面,青年時期曾下大力氣做過深入的探索;他興趣廣泛,舉凡金石書畫、文物骨董等等,都有過非同一般的鑽研;他身歷幾個時代,備嘗生途的艱辛。因此听他評說世事,談論古今,臧否人物,總是使我開眼界,受啟迪,深深地嘆服。不過,由于他出語冷峻,難得流露感情,我又一直覺得他只是在客觀地,甚至是漠然地剖析這個大千世界,而從不為這個世界所動。他似乎是一個超然的觀察家,一個寧靜的學者。三十多年當中,他除了與工作(嚴格說來這工作並非他真正的專業)相聯系的著述之外,沒有寫過他應該寫的東西。我常常想,這可能就同他的“漠然”有關吧?現在,《瑣話》糾正了我這個想法。記得劉知幾說過,知人論世要具備三個條件︰才,學,識。這可以算是至理名言。其實不光是搞史,做任何學問都不能缺少這些條件。但是《瑣話》的出現使我感到還應該再加上一個,那就是“情”——對人間的愛和對真善莢的追求。情是一種動力。沒有這種動力,即使是卓犖超群之士,他的才、學、識也將蒙上灰塵。看來中行先生並未忘情,他被這動力椎著,在古稀之年還孜孜砣砣手不停書,面對人間說他真正想說的話。
《瑣話》六十餘則,以談人物為主。人物中有赫赫的學界名流,也有雖非名流卻頗可一述的奇士。相同的是,他們全都可入現代的《世說新語》。通篇思想之淳厚,文字之精莢,不需要我來贊一辭。這里只想說一點,就是作者對他所談的人和事傾注了那麼深沉的感情,而表現出來的卻又是那樣的沖淡雋永。我們常常能夠從這沖淡雋永中咀嚼出一種苦味,連不時出現的幽默里也有這種苦味。這苦味大概是對那些已成廣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傷,也是對未來的人、未來的事虔誠而殷切的期待。中行先生說他的《瑣話》是當作詩和史來寫的,這種苦味也許就是最好的說明。
三十多年來,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單顏色的,而且是劍拔弩張的文章實在太多了。近幾年大有好轉,但是平心而論,樸實清淡,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咀嚼,並從中獲得價值觀念上的教益和藝術欣賞上的享受的文章,畢竟還嫌太少。我們相信,《瑣話》將會使讀者得到這兩方面的滿足。
承中行先生惠寄原稿,使我有幸先睹為快。先生並囑為序,我不揣譾陋,謹述感受如上。
呂冀平
1985年8月10日
《瑣話》六十餘則,以談人物為主。人物中有赫赫的學界名流,也有雖非名流卻頗可一述的奇士。相同的是,他們全都可入現代的《世說新語》。通篇思想之淳厚,文字之精莢,不需要我來贊一辭。這里只想說一點,就是作者對他所談的人和事傾注了那麼深沉的感情,而表現出來的卻又是那樣的沖淡雋永。我們常常能夠從這沖淡雋永中咀嚼出一種苦味,連不時出現的幽默里也有這種苦味。這苦味大概是對那些已成廣陵散的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的感傷,也是對未來的人、未來的事虔誠而殷切的期待。中行先生說他的《瑣話》是當作詩和史來寫的,這種苦味也許就是最好的說明。
三十多年來,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單顏色的,而且是劍拔弩張的文章實在太多了。近幾年大有好轉,但是平心而論,樸實清淡,能夠讓人靜下心來咀嚼,並從中獲得價值觀念上的教益和藝術欣賞上的享受的文章,畢竟還嫌太少。我們相信,《瑣話》將會使讀者得到這兩方面的滿足。
承中行先生惠寄原稿,使我有幸先睹為快。先生並囑為序,我不揣譾陋,謹述感受如上。
呂冀平
1985年8月10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