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們學習、借鑒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歷經一年的辛勤耕耘孕育而成的。基本上代表了宋代各種風格的優秀作品。
內容摘要:P4-5
長相思
林逋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隱士。他獨居杭州西湖邊的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種梅養鶴,終身未娶,人稱「梅妻鶴子」。其詠梅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寫出他孤高自許的情懷,最為世所稱道。因此,在人們心目中,這位清心寡欲、幾乎不食人間煙火的「和靖先生」,該是與愛情無緣了吧?不然。一闋《長相思》,便道出了他關懷人間情愛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內心世界的另一面。詞以一女子的聲口,抒寫她因婚姻不幸,與情人訣別的悲懷。開頭用民歌傳統的起興手法,「吳山青,越山青」,疊下兩個「青」字,色彩鮮明地描畫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勝景。吳、越均為春秋時古國名,地在今江浙一帶。錢塘江北岸多屬吳國,以南則屬越國。這里自古山明水秀,風光宜人,卻也閱盡了人間的悲歡。「兩岸青山相送迎」,吳山、越山,年年歲歲但對江上行舟迎親送往,於人間之聚散離合已是司空見慣。「誰知離別情?」歇拍處用擬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發出嗔怨,借自然無情反襯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輕盈轉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別的主旨。「君淚盈,妾淚盈」,過片承前,由寫景轉入抒情。這無人能夠理喻的離別的痛苦,卻落到了你我身上。臨別之際,淚眼相對,哽咽無語。為什麽這人間常有的離別,卻使他們如此感傷?「羅帶同心結未成」,含蓄道出了他們悲苦難言的底蘊。古代男女定情時,往往用絲綢帶打成一個心形的結,叫做「同心結」。「結未成」,喻示他們愛情生活橫遭不幸。不知是什麽強暴的力量,使他們心心相印而難成眷屬,只能各自帶著心頭的累累創傷,來此灑淚而別。「江頭潮已平」,船兒就要起航了。「結未成,潮已平」,益轉益悲,一江恨水,延綿無盡。這首詞藝術上的顯著特點是反復詠嘆,情深韻美,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詞采用了《詩經》以來民歌中常用的復沓形式,在節奏上產生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詞還句句押韻,連聲切響,前後相應,顯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無間阻,一往情深。而這,乃得力於作者對詞調的選擇。唐代白居易以來,文人便多用《長相思》調寫男女情愛,以聲助情,得其雙美。林逋沿襲傳統,充分發揮了此調獨特的藝術效應,又用清新流美的語言,唱出了吳越青山綠水間的地方風情,使這首小令成為唐宋愛情詞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