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長沙人,幼而事佛,為玄奘門人。舊作俗姓錢,其實不然。錢起是素舅父,從《送外甥懷素上人歸鄉詩奉》一詩可知。同姓不婚,《自敘帖》有「從父錢起」句,《爾雅·釋親》謂「母之姐妹從母」,舅父或亦可稱為「從父」,以備一說。此絹本《千字文》自跋「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於零陵書時六十有三」推之當生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
懷素曾書千字文數十一,以此貞元本為最精。共八十四行,絹本墨跡,字字用意,脫去狂怪怒張之習而趨於平淡古雅。用筆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是其晚年的代表作。明代姚公綬評此帖「一字值一金」,故又稱《千金帖》。
《小草千字文》懷素草書,貞元十五(公元799年)書,絹本,84行,共1045字。
懷素千字文有多種,而以「小字貞元本」為最佳,人譽為「一字值千金」,遂被稱為「千金帖」。此本為懷素晚年所書,全帖無自敘帖之縱放奇趣,不顛不狂,不急不躁,氣調尤為清逸,且中規中矩,字體大小一致。初看似漫不經心,實則筆筆合於法度,脫去狂怪怒張,專尚平淡古雅。反映了懷素藝術創作上的另一種追求。
明莫如中說:「懷素絹本千字文真跡,其點畫變態,意匠縱橫,初若漫不經思,而動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