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總論在回顧方劑學發展簡史的同時,着重闡述方劑相輔相成、相制相成、相反相成的配伍原理,探究藥物性味合化、升降浮沉相因、臟腑經絡相關、反成配伍合度、方面藥理參合、方藥量效攸關的配伍技巧,確定審機組方、依法制方有序構方的組方原則,構建專病專證專方、辨證審機用方、圓機活法變通、結合藥效藥理的用方模式,介紹常用劑型等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下篇各論根據以法類方原則將538首方劑分為19章。各章節每首正方的知識單元由方源、方歌、學用要點、疑難辨惑、案例舉要等五大部分構成,其中新編方歌切合實用;學用要點從處方、方證、組方原理、制方特色、臨證要領、附方六方面闡明學用方劑的思路和技巧;案例舉要對臨床運用方劑頗多啟迪。
本書可供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廣大教學、科研、臨床工作人員參考。
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方劑與方劑學的概念
第二節 方劑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方劑的分類
第二章 方劑配伍
第一節 配伍原理
第二節 配伍技巧
第三章 組方原則
第一節 方證相關,審機組方
第二節 方以法立,依法制方
第三節 君臣佐使,有序構方
第四章 用方模式
第一節 辨病辨證用方
第二節 圓機變通用方
第三節 結合藥效藥理用方
第五章 常用劑型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劑
第一節 辛溫解表
第二節 辛涼解表
第三節 解表清熱
第四節 化飲解表
第五節 理氣解表
第六節 扶正解表
第二章 瀉下劑
第一節 寒下
第二節 溫下
第三節 潤下
第四節 逐水
第五節 攻補兼施
第三章 和解劑
第一節 和解少陽
第二節 調和營衛
第三節 調和肝脾
第四節 調和腸胃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一節 清熱泄火
第二節 清營涼血
第三節 清熱解毒
第四節 清退虛熱
第五章 溫里劑
第六章 補益劑
第七章 固澀劑
第八章 安神劑
第九章 開竅劑
第十章 理氣劑
第十一章 活血祛淤劑
第十二章 止血劑
第十三章 治風劑
第十四章 治燥劑
第十五章 祛濕劑
第十六章 祛痰劑
第十七章 消散劑
第十八章 驅蟲劑
第十九章 涌吐劑
附錄
后記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方劑與方劑學的概念
第二節 方劑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方劑的分類
第二章 方劑配伍
第一節 配伍原理
第二節 配伍技巧
第三章 組方原則
第一節 方證相關,審機組方
第二節 方以法立,依法制方
第三節 君臣佐使,有序構方
第四章 用方模式
第一節 辨病辨證用方
第二節 圓機變通用方
第三節 結合藥效藥理用方
第五章 常用劑型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解表劑
第一節 辛溫解表
第二節 辛涼解表
第三節 解表清熱
第四節 化飲解表
第五節 理氣解表
第六節 扶正解表
第二章 瀉下劑
第一節 寒下
第二節 溫下
第三節 潤下
第四節 逐水
第五節 攻補兼施
第三章 和解劑
第一節 和解少陽
第二節 調和營衛
第三節 調和肝脾
第四節 調和腸胃
第四章 清熱劑
第一節 清熱泄火
第二節 清營涼血
第三節 清熱解毒
第四節 清退虛熱
第五章 溫里劑
第六章 補益劑
第七章 固澀劑
第八章 安神劑
第九章 開竅劑
第十章 理氣劑
第十一章 活血祛淤劑
第十二章 止血劑
第十三章 治風劑
第十四章 治燥劑
第十五章 祛濕劑
第十六章 祛痰劑
第十七章 消散劑
第十八章 驅蟲劑
第十九章 涌吐劑
附錄
后記
序
《隋書·經籍志》雲:「醫方者,所以除疾保命之術也。」《漢書·藝文志》雲:「調百藥齊和劉聽宜。」齊,同劑。即言方為療疾保健之用,劑由藥物配合而成也。嘗考中醫方劑之學,由來尚矣。蘇子瞻雲:「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夫藥之療疾保健,由單味進而組合成方,是古代人類醫療保健之實踐經驗向理論發展之一大飛躍。相傳發源於伊尹。《呂氏春秋·本味篇》載伊尹與商湯之論烹調有「陽朴之姜,招搖之桂」之語。晉·皇甫謐《甲乙經·序》曰:「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倉公用「火齊湯」治療熱病諸案,可謂方劑應用之嚆矢矣。考之醫典,《黃帝內經》除載1
DIt)方外,《素問》論方之君臣佐使,立制方之體,大小緩急奇偶重,各七方之用,以及實泄虛補、熱清寒溫諸法之創立,用方制約適度、服藥方法諸理之闡明,由是而方劑學之理論基礎奠焉。后漢醫聖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而著《傷寒雜病論》,集漢以前醫方之大成,其《傷寒》載方百有十三,《金匱》載方二百二十六。組方用藥精練,法度謹嚴,配伍縝密,療效卓著,展「方以法立,法以方傳」之特色,開「辨病遣方」、「辨證遣方」之先河,樹經方之典范,立后世之津梁。后人尊之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良有以也。其后醫學,肇彼輝煌,方書亦展現壯觀。唐·刊、思邈之《千金》,王燾之《外台》,宋之《聖惠》,明之《普濟》,皆為划時代之方書巨著。明清而還,大多為闡發方論之作,如明·吳鶴皋之《醫方考》,清·汪昂之《醫方集解》,吳儀洛21成方切用睹書,對方義各有發揮,有裨理用。然此間溫病及雜病諸專著,亦多有新方之論述,使中醫方劑學之內容,益臻豐實矣。近之方書,類多以中醫教材為中心,或廣而擴充其量,或衍而闡發其理,或述其用,或弘其論,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然而方源之失考,藥味劑量之失誤,服法之末各,方論之有失本義,說理之含糊騎牆,選方之難切實用,加減之未貼症情者,亦時或見之。而能傳前人制方之真諦,用方之精髓者,則覺鮮矣。及門倪誠,才思敏捷,穎達過人,潛心於醫方之學,研究有年,孜勤不倦,博極方源,臨證用方亦多心悟,鑒於近代方書有未盡愜意者,乃於執教臨證之余,縱覽古今方書,融舊冶新,參以心得,奮筆著述,歷時五稔,三易其稿,而成斯著。通閱全書,覺其優/點特色甚夥,於每首方劑,悉能考其源流,澄清方源,旁及類方,理清脈絡,組方藥味,悉宗原旨,劑量服法,遵古酌今,闡發方理,明其真諦,模擬標的,俾切運用,詳述加減,曲應症情,辨難解惑,多所心傳,選案加按,示人以巧,述以最新臨床研究之成果,以利溝通中西醫應用及科研開發。是書之出,於學,於用,於臨床,於教學,於科研及開發新方新藥,乃至於中醫事業之振興,均有裨益,堪稱現代方書中之佼佼者,厥有功於后學,嘉惠來茲也已矣。故樂而為之序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