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佛學研究進入所謂“擁抱異類”和傾听多音化的時代,漢語語境的佛學論述似乎仍然滿足于在比較狹隘的歷史和解釋的敘事範圍內進行研究。作為禪學的思想考察,盡管隨著本世紀初新材料的發現,特別是敦煌文書的公布,學者們開始重新審查傳統燈史的可靠性及其寫作背景,以冀重建新的禪學思想史。在方式上,由于過分相信新的史料所帶來的富有革命性的創見,以歷史文獻為主而輔以必要思想解釋的方法結構遂成為中國現代禪學研究的基本範式。\〃訓詁明而後義理明\〃這一漢學方式的價值信念,經過現代性的理性包裝,使學者們認定,通過對原始文獻、考古材料的校勘解讀,可以填補歷史的時空距離,去重構傳統禪學的本來面相。這種雄心勃勃的英雄主義所激發的文獻知識學範型,一方面使漢語禪學的歷史文獻研究,特別是有關唐代禪學的文本研究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拓展,並與日本同行一起重新建立了早期禪宗發展的歷史系譜。
龔雋,1964年生于江西南昌,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哲學碩士,武漢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比較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所長,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出版著譯2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