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中醫學

基礎中醫學
定價:198
NT $ 172
  • 作者:呂志平 趙春妮/主/編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17576X
  • ISBN13:9787030175762
  • 裝訂:平裝 / 35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中醫學”課程分段教學改革配套教材之一,全書主要論述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中醫學的主要特點、陰陽五行、藏象、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機、診法、辨證、防治原則、中藥、方劑、針灸等基本理論與方法。本書的編寫突出高等醫藥院校非中醫類專業“中醫學”教學的特點,充分體現了“三基”(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原則,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

本書可供高等醫藥院校基礎、臨床、預防、口腔、康復、藥學、護理等非中醫學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自學中醫藥者的學習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編寫說明
第一章 導論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二、中醫診斷學的發展
三、中醫方藥學的發展
四、中醫針灸學的發展
五、中醫學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章 藏象學說
第一節 五髒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二節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 奇恆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四節 骯髒之間的關系
一、髒與髒之間的關系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髒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一、氣的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
四、氣的功能
五、氣的分類
第二節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運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節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謝
三、津液的功能
第四節 氣、血、津液的關系
一、氣與血的關系
二、氣與津液的關系
三、津液和血的關系
第五章 經絡學說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系統的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的組成
第二節 十二經脈
一、命名
二、走向與交換規律
三、分布規律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第三節 奇經八脈
第四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一、運行氣血作用
二、溝通聯系作用
三、抗御外邪作用
四、感應傳導作用
五、調節平衡作用
第五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闡釋疾病病理變化
二、指導疾病的診斷
三、指導疾病的治療
第六章 病因病機學說
第一節 病因
一、外感病因
二、內傷病因
三、病理產物性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節 病機
一、發病原理
二、基本病機
第七章 診法
第一節 望診
一、全身望診
二、局部望診
三、望排出物
四、望小兒指紋
五、舌診
第二節 聞診
一、听聲音
二、嗅氣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診意義與方法
二、問診內容
三、問現在癥狀
第四節 切診
一、脈診
二、按診
第八章 辨證
第一節 八綱辨證
一、表里辨證
二、寒熱辨證
三、虛實辨證
四、陰陽辨證
第二節 骯髒辨證
一、心與小腸病辨證
二、肺與大腸病辨證
三、脾與胃病辨證
四、肝與膽病辨證
五、腎與膀胱病辨證
六、骯髒兼病辨證
第三節 氣血津液辨證
一、氣病辨證
二、血病辨證
三、津液病辨證
四、氣血同病辨證
第九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原則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 治則
一、正治與反治
二、治標與治本
三、調整陰陽
四、扶正祛邪
五、三因制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