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猛龍碑》名師指導

《張猛龍碑》名師指導
定價:84
NT $ 73
 

內容簡介

《張猛龍碑》全稱《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碑》,鐫於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二十三日,石在山東曲阜孔廟。楷書,碑陽文二十六和地,行四十六字,碑陰題名,通額共十二列,列二至二十二行不等。額楷書題『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十二大字。碑身高153厘米,寬87厘米;額高44厘米,寬40厘米。

國家圖書館藏系明末拓『蓋魏』未連本,割裱本。人二十二開,跋一開半。外框高32厘米,寬17.5厘米,內框高24厘米,寬14厘米。有陸恢題簽以及眉批三十二條,又題跋二款。曾為陳應孫、沈樹鏞、高養之遞藏。鈐『陸恢私印』、『陳應孫賞鑒印』、『沈』、『京江高氏養之所得金石』、『樹鏞審定』、『靈壽華館讀碑記』、『恢』、『高長頤』、『沈樹鏞鄭齋校藏金石書籍印』、『均初所得秦漢六朝文字』、『之謙審定』、『樹鏞之印』、『鄭齋』、『沈氏金石』、『廉夫』、『陸恢之印』、『陸廉夫書畫印』、『吳江陸恢』等印。

李剛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陽市人。其書法、篆刻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篆刻藝術展及其它國內外重要展覽活動。書學、印學論文多次入選全國書學討論會、全國印學討論會等重要學術會議。多次被聘為全國重要書法篆刻展、賽活動的評審委員。著有《隸書教程》、《篆刻教程》、《李剛田篆刻選集》第一卷、《李剛田書法選集》、《篆刻初步》(合著)、《李剛田書法篆刻集》、散文隨筆集《邊緣斷想》、《李剛田篆刻選集》第二卷、《中國當代篆刻名家精品集·李剛田卷》、《歷代印風·黃土陵印風卷》、論文集《書印文叢》等。曾獲首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河南書法龍門獎金獎、全國篆刻征評優秀獎、第四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二等獎、河南省首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中國書協中國書法藝術榮譽獎等。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等。
 

目錄

總序
《張猛龍碑》簡介
碑帖拓本
名家題跋
臨習指導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歷史上曾經產生過許多名家和名作。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天災人禍的原因,宋代以前的名家真跡大多都已毀滅,留存至今的堪稱鳳毛麟角,於是那些本來是為了傳史詞或歌功頌德而制作的碑銘,便因保存了前人的字跡而成為后世學習、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依據,后人習慣上把歷代的碑版、墓志、摩崖、造像記等石刻統稱為「碑」;從宋代開始,人們為了復制、傳播書法作品,將名農業用地書跡匯集、編排並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稱為「法帖」、多卷的稱「叢帖」。

為了滿足人們學習書法的需要,前代名家的書跡常常被復制流傳。古代復制書法作品的書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專門的蠟紙罩在原跡上面雙鉤填墨,得到的復制品稱為「摹本」。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忠實真切地保存原作的面貌乃至細節,但工序繁瑣而且技術要求高,因而難以普及推廣;另一種方法則是將刻在石碑或帖版上的字跡用特殊的技巧捶拓到紙上,所得到的復制品稱為「拓本」。在攝影印刷技術出現以前,通過捶拓而獲得碑帖拓本一直是復制傳播書法作品最常用的方式。

宋代以來,碑帖拓本作為學習書法的盪本和研究金石學的資料,逐漸受到人們普遍的喜好。到了清代,一方面在翁方綱、趙之謙等學者的帶動下,金石學非常興盛;另一方面由於包世臣、康有為等人的倡導,書法界形成了推崇和學習碑的風氣,專門著錄、研究碑帖的菱不斷問世,社會上對碑帖拓本的需求及重視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此時古代碑刻與叢帖原版大都已經殘損散失,於是許多學者或書法家便到外搜訪、傳拓古碑。而舊有的拓本也越來越顯珍貴,在供人學習、研究的同時,更成為重要的收藏欣賞對象。在這一過程中,一批名碑名帖的宋拓、初拓、精拓、孤本脫穎而出,名聲大著,價值可與名家法書繪畫不相上下。

中國國家圖書館從清末創建的京師圖書館到北平圖書館、北京圖書館,再到國家圖書館的發展過程,在近一百年的時間里,以明清皇家收藏為基礎,又陸續搜集和接受了許多私家藏品,珍奇匯聚,蔚為大觀。在國家圖書館的古籍收藏中,金石拓本是很重要的一項,這次從中選擇精華影印出版,實在是很有意義的好事情。

首先,這批拓本都是名碑名帖,其中不乏怕死拓、初拓、善本、孤本,更有一些是首次面世。將這些珍品公之於眾,使其被更多的人所認識作利用,這些拓三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都得到了發揮;其次,這些拓本上幾乎都有前代收藏家、研究者或書法家的題跋文字,或記述遞藏源流,或辨析優劣高下,或品評風格特點,內容豐富而且難得。這次將題跋墨跡與碑帖拓本一同印出,不僅能夠使書法家和愛好者更全面、更細致地理解學習,同時也為文物研究者、鑒賞家和書法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因此,不論是對國家圖書館還是對廣大讀者來說,本書的出版都堪稱是一項功德無量之善舉。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