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作品
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溫莎墓園日記、即興判斷、西班牙三棵樹、素履之往、我紛紛的情欲、魚麗之宴
木心的作品又來了!這一次,經過年近八十的木心手訂,他的小說集刪去了原來繁體字版《出獵》一小節,把「我」隱得更深,實際上是更耐人琢磨了——《美國喜劇》《一車十八人》《夏明珠》《兩個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糧》《芳芳NO.4》《魔輪》等,每一篇都在嘗試新的視角,「從彼岸回來的人」,原來是這麽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沒有「退息」,他對此岸洞若觀火。
1982年,已過知天命之齡的木心離開中國,旅居美國紐約。到了國外後,他決意把主要精力放在寫作上,自1984年至今,木心已出版了繁體字版多本散文、詩集和小說,頗負時譽。木心自己提了一個說法,他是「文學不明飛行物」。木心也是文體家,作品不重復自己,用字非常講究,標點也講究。
目錄
序
美國喜劇
一車十八人
夏明珠
兩個小人在打架
SOS
完美的女友
七日之糧
芳芳NO.4
魔輪
月亮出來了
第一個美國朋友
壽衣
靜靜下午茶
五更轉曲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西鄰子
溫莎墓園日記
美國喜劇
一車十八人
夏明珠
兩個小人在打架
SOS
完美的女友
七日之糧
芳芳NO.4
魔輪
月亮出來了
第一個美國朋友
壽衣
靜靜下午茶
五更轉曲
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西鄰子
溫莎墓園日記
序
至今我還執著兒時看戲的經驗,每到終場,那值台的便衣男子,一手拎過原是道具的披彩高背椅,呼地擺定台口正中,另一手甩出長型木牌,斜豎在椅上——
「明日請早」
他這幾個動作,利落得近利瀟灑,他不要看戲,只等終場,好去洗澡喝酒賭博困覺了——我仰望木牌,如夢而難醒,江南古鎮的舊家子弟,不作興夜夜上戲院,尤其是自己年紀這麽小。
再說那年代的故鄉,沒有經常營業的戲院,要候「班子」開碼頭開來了,才貼出紅綠油光紙的海報,一時全鎮騷然,先涌到埠口的幫岸上,看那幾裝滿巨大箱籠的船,戲子呢,就是爬動在船首船艄的男男女女,穿著與常人無異,或者更見襤褸些,灰頭土臉沒有半點楊貴妃趙子龍的影子,奇怪的是戲子們在船上栗栗六六,都不向岸上看,無論岸上多少人,不看,徑自燒飯,喂奶,坐在舷邊洗腳,同伙間也少說笑,默默地吃飯了。岸上的人沒有誰敢與船上招呼,萬一走來個喊話的,大家就不看船上而看岸上的那個了。
混綠得泛白的小運河慢慢流,汆過瓜皮爛草野狗的屍體,水面飄來一股土腥氣,鎮梢的鐵匠錘聲丁丁┅┅寂寞古鎮人把看戲當作大事,日夜兩場,日場武戲多,名角排在夜場,私采行頭簇嶄新,票價當然高得多。
預先買好戲票,興匆匆吃過夜飯,各自穿戴打扮起來,勿要忘記帶電筒,女眷們臨走還解解手,照照鏡子,終於全家笑逐顏開地出門了,走的小街是石板路,年久失修,不時在腳底磔咯作響,橋是圓洞橋,也石砌的,上去還好,下來當心打滑,街燈已用電燈,昏黃的光下,各路看客營營然往戲院的方向匯集。
「看戲呀?」
「噯看戲!」
古鎮哪里有戲院,是借用佛門伽藍,偌大的破廟,「密印寺」,荒涼幽邃,長年狐鼠蝙蝠所據,忽然鑼鼓喧天燈火輝煌,叫賣各式小吃的攤子湊成色香味十足的夜市,就是不看戲,也都來此逗留一番。
戲呢,毋須談,以後或者談。散戲,眾人嗡嗡然推背接踵而出寺門,年紀輕的跨圮牆跳斷垣格外便捷,霎時滿街身影笑語像是還有什麽事情好做,像是一個方向走的,卻越走越岔漸漸寥落,寒風撲面,石板的磔咯聲在夜靜中顯得很響,電筒的光束忽前忽後,上橋了,豆腐作坊的高煙囪頂著一彎新月,下面河水黑得像深潭,沿岸民房接瓦連檐偶有二三明窗,等候看戲者的歸返——跟前的一切怎能與戲中的一切相比,本來也未必看出眼前的人沒意趣,見過戲中的人了,就嫌眼前的人實在太沒意趣,而「眼前的人」,尤其就是指自己,被「戲」拋棄,絕望於成為戲中人。
我執著的兒時看戲的經驗寧是散場後的憂悒,自從投身於都市之後,各類各國的戲應接不暇,劇終在悠揚的送客曲中緩步走到人潮洶洶的大街上,心中仍是那個始於童年的陰沉感喟——「還是活在戲中好」,即使是全然悲慘了的戲。
……
「明日請早」
他這幾個動作,利落得近利瀟灑,他不要看戲,只等終場,好去洗澡喝酒賭博困覺了——我仰望木牌,如夢而難醒,江南古鎮的舊家子弟,不作興夜夜上戲院,尤其是自己年紀這麽小。
再說那年代的故鄉,沒有經常營業的戲院,要候「班子」開碼頭開來了,才貼出紅綠油光紙的海報,一時全鎮騷然,先涌到埠口的幫岸上,看那幾裝滿巨大箱籠的船,戲子呢,就是爬動在船首船艄的男男女女,穿著與常人無異,或者更見襤褸些,灰頭土臉沒有半點楊貴妃趙子龍的影子,奇怪的是戲子們在船上栗栗六六,都不向岸上看,無論岸上多少人,不看,徑自燒飯,喂奶,坐在舷邊洗腳,同伙間也少說笑,默默地吃飯了。岸上的人沒有誰敢與船上招呼,萬一走來個喊話的,大家就不看船上而看岸上的那個了。
混綠得泛白的小運河慢慢流,汆過瓜皮爛草野狗的屍體,水面飄來一股土腥氣,鎮梢的鐵匠錘聲丁丁┅┅寂寞古鎮人把看戲當作大事,日夜兩場,日場武戲多,名角排在夜場,私采行頭簇嶄新,票價當然高得多。
預先買好戲票,興匆匆吃過夜飯,各自穿戴打扮起來,勿要忘記帶電筒,女眷們臨走還解解手,照照鏡子,終於全家笑逐顏開地出門了,走的小街是石板路,年久失修,不時在腳底磔咯作響,橋是圓洞橋,也石砌的,上去還好,下來當心打滑,街燈已用電燈,昏黃的光下,各路看客營營然往戲院的方向匯集。
「看戲呀?」
「噯看戲!」
古鎮哪里有戲院,是借用佛門伽藍,偌大的破廟,「密印寺」,荒涼幽邃,長年狐鼠蝙蝠所據,忽然鑼鼓喧天燈火輝煌,叫賣各式小吃的攤子湊成色香味十足的夜市,就是不看戲,也都來此逗留一番。
戲呢,毋須談,以後或者談。散戲,眾人嗡嗡然推背接踵而出寺門,年紀輕的跨圮牆跳斷垣格外便捷,霎時滿街身影笑語像是還有什麽事情好做,像是一個方向走的,卻越走越岔漸漸寥落,寒風撲面,石板的磔咯聲在夜靜中顯得很響,電筒的光束忽前忽後,上橋了,豆腐作坊的高煙囪頂著一彎新月,下面河水黑得像深潭,沿岸民房接瓦連檐偶有二三明窗,等候看戲者的歸返——跟前的一切怎能與戲中的一切相比,本來也未必看出眼前的人沒意趣,見過戲中的人了,就嫌眼前的人實在太沒意趣,而「眼前的人」,尤其就是指自己,被「戲」拋棄,絕望於成為戲中人。
我執著的兒時看戲的經驗寧是散場後的憂悒,自從投身於都市之後,各類各國的戲應接不暇,劇終在悠揚的送客曲中緩步走到人潮洶洶的大街上,心中仍是那個始於童年的陰沉感喟——「還是活在戲中好」,即使是全然悲慘了的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