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下,由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組織編寫,供高等中醫藥院校中醫專業七年制使用的教材。
為適應我國高等中醫藥七年制教育發展的需要,基於內經學在教學課程系列中屬於後期提高課的性質,並在總結以往內經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本教材的編寫從文字體例,尤其是在內容上,與過去歷版內經教材以及當前五年制本科生使用的內經教材相比較,都有較大的不同。在文字與體例方面,一改以往教材均以《黃帝內經》原文為主體的形式,而以現代漢語為教材的主體;在內容方面,改變了過去以《黃帝內經》原篇(段)為章、節的局限,而從內經學的學術體系角度,選擇學術思想特點突出、理論價值高、臨床指導性強的內容,根據其內在聯系而分立章節,並第一次以《內經學》為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教材名稱。全書共分上、中、下三篇:
上篇為「概論」,介紹內經學的概念、《黃帝內經》其書、內經學的學術體系以及從學術發展史的角度介紹歷代研究《黃帝內經》的概況。
中篇名「《黃帝內經》的醫學原理」,中心內容是討論人體生命在各個階段、各種狀態下的表現及其發展規律。其中生命與人體、藏象部分,是言其「常」;疾病部分則從疾病的概念、病因、發病、病機以及疾病的傳變與轉歸幾方面,論其「變」;診法部分討論了診病的原理與方法;論治部分介紹了論治理論、原則及各種治病方法;攝生與康復,則討論養生的基本原則以及疾病的康復與護理。為了避免與《中醫基礎理論》課程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又不割裂內經學的系統性,在每「節」的開頭,均設一無標題概述,以陳述該節所應包括的主要內容,而正文則選擇其中重點進行論述。此外,考慮到《黃帝內經》內容博大精深,盡管我們在編寫時經過認真研究與篩選,但猶恐有所疏漏,於是在每「節」之末又設「經文輯要」一項,選擇《黃帝內經》有關經文,分別列出,以供進一步研究和參考。
下篇是「《黃帝內經》的多學科思想」,選擇《黃帝內經》中與醫學相關的專題,結合古今尤其是當代研究成果,分列《黃帝內經》的醫學哲學、《黃帝內經》的天文歷法、《黃帝內經》的地理醫學思想、《黃帝內經》的氣象醫學思想、《黃帝內經》的時間醫學思想、《黃帝內經》的體質醫學思想、《黃帝內以的心理醫學思想、《黃帝內經》的社會醫學思想以及五運六氣學說等九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