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世紀開始,廣州就成為中國主要對外通商口岸之一。中國的各類藝術品通過廣州口岸銷往歐美各地。因此,廣州地區實際上成為了中國外銷藝術品的主要生產地與流通站。本書收錄了包括青花瓷、廣彩瓷、廣綉、牙雕、外銷畫等在內的18~20世紀初的各類外銷藝術品總300余件。
「廣彩」為廣州織金彩瓷之簡稱,初創於清康熙晚期至雍正早期,成熟於乾、嘉時期,是清政府規定歐洲商船與我國通商只能在廣州互市條例限制之下而發展起來的特殊產物,它的產生與廣州對外貿易有著直接的聯系。
縱觀清代各朝,廣彩紋飾表現形式多樣,從所見到的廣彩看,白瓷胎除來自景德鎮外,還有出自德化窯的產品。廣彩發展至清末時期,產品雖有所增長,但紋飾的藝術水平大不如前,呈現衰落的趨勢。然而,清末至民初,由於出現了文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嶺南畫派風格的瓷畫興盛起來,此亦為廣彩瓷繪藝術開辟了創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