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句都有出處,嬉笑全是文章把《紅樓夢》的每一根骨頭者挑出來。
本書是知名紅學大家胡文彬先生遍讀紅樓,沉酣一夢的滄海遺珠之作,共分十四卷,170余篇。既有妙趣橫生的典故溯源,亦有嚴謹細正的校勘糾謬,夢里夢外,深入淺出,以小見大,渾然天成。字句皆有出處,嬉笑全成文章,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淵博的知識和敏捷的才思。尤其在紅學喧囂塵上、各路諸侯紛紛來分一杯羹的今天,這樣一部細致、嚴密而又引人入勝的紅學著作,繼承並展現着一切真正做學問者應有的務實、嚴謹、有理有據的優秀品德,當成為一代紅學研究的典范。
胡文彬,紅學家,現為中國紅學會副會長、研究員。祖籍山東黃縣(今龍口市),1939年10月生於遼寧省蓋平縣九區瓦盆窯村(今歸大石橋市黃土嶺鄉)。1956年隨父母從農村進入城市,中學畢業后於1961年入吉林大學歷史系讀書,1966年畢業。1968年入人民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20年,1987年2月轉入中國藝術研究院后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平生酷愛《紅樓夢》,沉酣一夢,久而不覺,痴而不悟。近年著有《冷眼看紅樓》、《紅樓夢人物談》、《(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數種。而今步入古稀之年,仍然以書為伴,聊遣愚衷。
目錄
卷首絮語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卷一 夢里夢外
「此書系自愧而成」
——《紅樓夢》作者的「負罪」感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玩石
——《紅樓夢》「楔子」的解讀(之一)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紅樓夢》「楔子」的解讀(之二)
智而通則悟
——《紅樓夢》中「智通寺」別解
難乖糊塗
——《紅樓林》中的一位老僧
字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紅樓夢》中「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蘊
實非別書之可比
——賈府之「賈」的一種解讀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賈敬與惜春的「父女」關系
尤氏心內有什麼「病」?
——《紅樓夢》「春秋」筆法又一例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惜春之「怒」三解
一支《寄生草》填得真妙
——賈寶玉中舉出家的伏線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秦可卿「居安思危」的現代啟示
裙釵一二可齊家
——王熙鳳的「電視機府王弊」的現代意義
萬不可奢華過費
——元春眼中的「小親」盛典
敏探春「興利除弊」
——《紅樓夢》中家政管理的「經濟」意識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卷一 夢里夢外
「此書系自愧而成」
——《紅樓夢》作者的「負罪」感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玩石
——《紅樓夢》「楔子」的解讀(之一)
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
——《紅樓夢》「楔子」的解讀(之二)
智而通則悟
——《紅樓夢》中「智通寺」別解
難乖糊塗
——《紅樓林》中的一位老僧
字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
——《紅樓夢》中「祖先崇拜」的文化意蘊
實非別書之可比
——賈府之「賈」的一種解讀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
——賈敬與惜春的「父女」關系
尤氏心內有什麼「病」?
——《紅樓夢》「春秋」筆法又一例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惜春之「怒」三解
一支《寄生草》填得真妙
——賈寶玉中舉出家的伏線
一日倘或樂極生悲
——秦可卿「居安思危」的現代啟示
裙釵一二可齊家
——王熙鳳的「電視機府王弊」的現代意義
萬不可奢華過費
——元春眼中的「小親」盛典
敏探春「興利除弊」
——《紅樓夢》中家政管理的「經濟」意識
序
在面對嘈雜喧囂的「紅學」熱的時刻,作為一個有良知的、有責任感的《紅樓夢》的讀者,不能不叩問:《紅樓夢》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審美價值?紅學是學術研究還是玩雜耍?進而叩問:我們的學人究竟要向那些渴求知識的大眾們普及什麽樣的「知識」——是無公害的「綠色食品」,還是毒素超標的瓜果梨桃?這既不是什麽危言聳聽,更不是有意去苛責某些「名家」,而是現實逼迫人們必須冷靜地去思考,從高分貝的喧囂中警醒,細心地去辨識那些「食品」的優劣與真偽。這種「制造」出來的「學術公共空間」讓人們望而生畏,進而生厭!
我生性愚拙,智商一般,但我記得哲人說過:「大道無術,克世在誠」做人做事,都應該如此,惟此才能對得起那個大寫的「人」字。數十年來,我作為一個《紅樓夢》的熱心讀者,悉心閱讀這部人生的教科書。它使我認識了幾千年宗法制度下的中國歷史,同時透過那詩情畫意般的「鏡子」,看到了人生的艱難與辛酸,也看到了一個人的脆弱與無奈。逃離固然是一種選擇,但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正因如此,我愛《紅樓夢》,也記下我每一次閱讀時的心靈感受。然而,我並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真正讀懂了《紅樓夢》,更不敢去枉擔那個被一些人羨慕的「紅學家」的虛名。我永遠是《紅樓夢》的一個忠實的讀者!
我喜歡讀短文,同時鞭策自己用短小的文字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我知道這樣的文字在今日的某些「大家」的眼里算不上是「學術」,但只要讀者大眾認為有益於他們的閱讀,那麽我也就問心無愧了。
古人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本書就是在這一種心境下一點一滴地寫出來的,奉獻給廣大讀者,希望廣大讀者喜歡。
我生性愚拙,智商一般,但我記得哲人說過:「大道無術,克世在誠」做人做事,都應該如此,惟此才能對得起那個大寫的「人」字。數十年來,我作為一個《紅樓夢》的熱心讀者,悉心閱讀這部人生的教科書。它使我認識了幾千年宗法制度下的中國歷史,同時透過那詩情畫意般的「鏡子」,看到了人生的艱難與辛酸,也看到了一個人的脆弱與無奈。逃離固然是一種選擇,但卻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正因如此,我愛《紅樓夢》,也記下我每一次閱讀時的心靈感受。然而,我並不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真正讀懂了《紅樓夢》,更不敢去枉擔那個被一些人羨慕的「紅學家」的虛名。我永遠是《紅樓夢》的一個忠實的讀者!
我喜歡讀短文,同時鞭策自己用短小的文字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我知道這樣的文字在今日的某些「大家」的眼里算不上是「學術」,但只要讀者大眾認為有益於他們的閱讀,那麽我也就問心無愧了。
古人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本書就是在這一種心境下一點一滴地寫出來的,奉獻給廣大讀者,希望廣大讀者喜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