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隸書的復興時期,隸書擺脫了漢代後長期徘徊不振的狀態,在眾多書家的努力下,以至超邁晉、唐、直追兩漢,形成了蔚為大觀的清代隸書氣象。所以,清代是我國繼漢代以來隸書興盛期的第二個高峰。
桂馥(公元1936-1805年)。字未谷,一字冬卉,號雩門,別號蕭然山外史。山東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成進士,任雲南永平知縣。嘉慶十年卒於官,享年七十歲。桂馥從小博覽群書,潛心研究小學,精通《說文》聲義。他曾言道「士不通經,不足致用,而訓詁不明,不足以通經。」故他遍讀經書典籍四十余載,幾近每日必取許慎《說文》與諸經之義相疏證,曾著有《說文義證》五十卷,此書力窮根本,確為桂馥傾注一生心血積累。此外還著有《繆篆分韻》、《續三十五舉》、《札朴》、《晚學集》、《清朝隸品》、《詩集》等。
此帖為桂馥所書冊頁。第一部分《黃山谷有贊》和第三部分《王僧虔題尚書省壁》主要取法《曹全碑》。書風秀韻而不媚俗,柔韌而不纖弱;用筆圓中帶方,方中寓圓,撇振橫挑瘦勁有力;筆勢左右舒展,疏朗從容;結構多呈橫扁,於嚴整勻稱中見變化,在秀麗典雅中顯平和,溫文爾雅,楚楚動人。書家對結構、筆力駕馭之非凡實力以及心手高度之默契,讓人嘆為觀止,讀來如清風拂面、神清氣爽。而比,更顯嚴謹而穩健,線務圓潤溫醇,結字秀雅蘊藉。第四部分《鄧燦晉紀》和第五部分《蕭子雲自嘆語》結構端庄整飭,用筆內含雅致,線圖圓勁充實,盡去輕浮浮躁之氣,一派雍容華貴之態。第六部分《漢鏡銘文》、第七部分《褒城石門題字》與第八部分《第五倫語》具有大字隸書之風范,字勢方整而不呆板,筆畫沉實而不失靈氣。通覽全篇,有《張遷碑》之豪壯而顯沉穩;有《禮器碑》之中實而更顯豐腴。許多偏旁與結字采用篆書造型,故顯得遒古而別有意趣。
誠然,桂馥的隸書更多表現的是學者的理智和謹嚴,筆墨技巧應規入矩,結字工穩平實,因而亦難免有失生氣靈動和藝術家的情感色彩以及鮮活的個性特質。但他的書法藝術長期淫於漢碑,可謂盡得漢隸風神之典范,於後學者不啟迪。尤其是對當今淺嘗輒止、急功近利的學書心態與浮躁之氣,不失為一劑清心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