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1585—1641)明未旅行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屬江蘇)人。從萬歷三十五年(1607)起外出游歷考察,足跡遍及半個中國。崇禎十年(1637)閏四月由湖南進入廣西。一年之內,先後游歷桂林、柳州、郁林、南寧、慶遠諸府所屬30余縣地,行程3000多里。留意考察各地名勝古跡、險壑陡崖、幽岩暗洞和風土民情,並作詳實記錄與分折考證。崇禎十二年三月,取道南丹前往貴州、雲南繼續考察。崇禎十三年因病返鄉。著有《徐霞客游記》20萬字。其中《粵西游記》20萬字,專門記述在廣西的游歷見聞和分析評論,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石灰溶蝕地貌的考察記錄。
《徐霞客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廣泛而系統地描述岩溶地貌的科學記錄,比德國地理學家瑙曼的有關記述要早二十世界;《徐霞客流記》又是一部地學百科全書。在其中,有對江河源流、水文的考察、記錄、闡釋;有對地熱的記載,對罕見的沸泉、氣泉的生動描述;有對政區、交通、地名等等的專門介紹、描述……《徐霞客游記》的記錄翔實可靠、準確具體,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博士說︰“他的游記讀來並不像是七十世界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二十世紀的外勘察記錄。”給予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