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詩歌作品集。它得名於戰國時代我國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種被稱為辭的新詩體。這種楚地這辭,經過偉大詩人屈原的天才創作而得以發揚光大,終使這害怕為一代詩歌成就的代表,成為我國古代文學的光輝典范。屈原之后,宋玉等人及漢代作家還從事辭的創作。后來,屈、宋辭作和其他一些漢代作品被編輯成集,就是這部《楚辭》。
本書正是在王逸注本的基礎上,吸收古今注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對《楚辭》進行注釋。
在注釋過程中,筆者對於歷代主家的意見,盡可能擇善而從。注文力求簡明扼要,基本上不就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評析。
本書所用底本為汲古閣本洪興祖《楚辭補注》,同時參校了古今其他《楚辭》注本。原文和注文基本上采用簡化漢字,但個別繁難字或偏旁因常用的電腦字庫所無,仍從電腦大字庫中取其繁體。對於難讀字,於字后括號內標明漢語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