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詞典

中國翻譯詞典
定價:894
NT $ 778
  • 作者:林煌天/主/編
  •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5118011
  • ISBN13:9787535118011
  • 裝訂:1327頁 / 26 x 19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我國第一部綜合性大型翻譯知識辭書,收條目近4000個;重點介紹中國翻譯理論、翻譯技巧、翻譯歷史、翻譯人物、翻譯論著和期刊、翻譯出版機構、翻譯與文化交流以及其他譯事方面的知識,兼收外國翻譯理論與著名漢譯家詞條;此外,分專題匯編翻譯名家論翻譯、中外翻譯大事記以及翻譯論文索引等資料。書中內容翔實,資料豐富,融學術性、知識性、實用性於一體,著名翻譯家葉君健譽之為翻譯知識百科全書。

本書是我國當代譯界名家、學者與專業人員近百人通力合作、辛勤耕耘的結晶,集譯壇眾多流派學說之大成,不因一家之言而有所偏廢。它有力地概括了中國數千年的翻譯實踐、理論探索與翻譯知識,全面地反映了我國翻譯研究的最新成果,它的問世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翻譯事業向前發展。
本書對於譯界各方面人士具有使用參考價值。它不但是我國翻譯工作者、翻譯教學人員、中外文化交流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大專院校外語專業師生及業余翻譯愛好者必備的工具書,而且也是世界各國漢學家與翻譯工作者了解中國翻譯概況、從室外漢互譯、進行文化交流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現在頗有一些人喜歡談論「中國之最」。實事求是地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最」是極多極多的。幾大發明和幾大奇跡,不必說了。目口在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綉山河中,在人們日常生活的飲食中,「最」也到處可見。
然而,有一個「最」卻被人們完全忽略了,這就是翻譯。
無論是從歷史的長短來看,還是從翻譯作品的數量來看,以及從翻譯所產生的影響來看,中國都是世界之「最」。這話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而是完全正確的。
根據學者們的研究,中國先秦時代已有翻譯活動,這是很自然的。只要語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華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內,還是在眾多的國家或民族間,翻譯都是必要的。否則思想就無法溝通,文化就難以交流,人類社會也就難以前進。
至遲到了東漢初年,印度佛教就傳入中國。在此後的一千多年中,中國僧人和印度僧人,以及中亞某些古代民族的僧人,翻譯了大量的佛典,有時個人單獨進行,有時采用合作的方式。專就一個宗教來說,·稱之為「最」,它是當之無愧的。從明清之際開始,中間經過了19世紀末的洋務運動和1919年開始的「五四」運動,一直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人(其中間有外國人)又翻譯了其量極大的西方書籍,其中也有少量東方書籍。各種學科幾乎都有。佛典翻譯以及其他典籍的翻譯,所產生的影口向是無法估量的。
如果沒有這些翻譯,你能夠想像今天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會是什麽樣子嗎?
這些話幾乎都已屬於老生常談的范疇,用不著再細說了。我現在想從一個嶄新的、從來沒有人提到過的角度上,來談一談翻譯對中國文化的重要意義。
最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世界上一些大國中,頗有一些有識之士,在認真地思考討論人類文化的演變和走向問題。英國學者湯因比可以做為一—個代表。他的大著《歷史研究》已被譯為漢文。他把世界上過去所有的文明分為23或26個,說明沒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我的想法同這個說法相似。我把文化(文明)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誕生,成長,繁榮,衰竭,消逝。具體的例子請參看湯因比的著作。我在這里聲明一句:他的例子我並不完全贊同。
湯因比把整個中華文化(他稱之為「文明」)分為幾個,這意見我認為有點牽強,機械。我覺得,不能把中華文化分成幾個,中華文化是一個整體。
但是,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既然主張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個發展過程,為什麽中華文化竟能成為例外呢?為什麽中華文化竟能延續不斷地一直存在到今天呢?這個問題提得好,提到了點子上。我必須認真地予以答復。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