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的藝術魅力舉世皆知,識者感慨筆墨構成的豐富內涵,不識者也為其或端庄或真率的凝重和灑脫的線條所感染,不論是宏幅巨制還是精致小品,筆端流露出天馬行空般的盤折屈曲,玉工琢玉般的點畫精微,都是中國人的獨創,更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璀璨的明珠。
書法是中國人的性格體現,或可放浪形骸之外,真情揮灑,不拘點墨,敢恨敢愛;或可情意內斂,外示敦厚,以柔克剛。表現在書法創作方面,既有張旭、黃庭堅、王覺斯、傅山等性格外向的大草藝術,也有虞世南、蔡襄、趙松雪、文徵明等性格內斂的楷書藝術。這些人的作品以不同的,陛格從多側面、多角度展示了中國書法的審美取向,外向者可狂風暴雨、奔放開張,恰如「颯颯驚風泣鬼神」,與「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的詩境契然相合;內向者可雨夜疏窗、晶茗飲酒,好似「山中無歷日,寒暑不知年」,與「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的文意暗合仿佛。
書法是中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不論歡喜還是悲哀,高標自許還是沉郁幽遠,都能自出胸臆,淌出筆端。我們瀏覽古往今來的大量名帖巨跡,無不為這些名家的情感之筆所感染、所激動、所鼓舞!如顏真卿寫《大唐中興頌》的豪邁大氣,《祭侄季明文稿》的悲情跌宕,蘇東坡寫《黃州寒食帖》流露出的百感交集和窘困之境,書聖王羲之的千古名帖《蘭亭序》更是以超然出塵,灑脫不拘生死的豁達之情,彌漫了字里行間……
中國人的書法以情寄書,以書出意,以意勸慰自己與世間,充分達到了達情表意的目的。不論哀情還是喜慶,都可以施之於書法,春節的對聯以及民間喜歡「福、祿、喜」等,都是表達情感最直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