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原著問世五十年來第一部中文全譯本,納博科夫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小說傑作,資深翻譯家主萬先生全新權威注釋版。

作為一份病歷,《洛麗塔》無疑會成為精神病學界的一本經典之作。作為一部藝術作品,它超越了贖罪的各個方面;而在我們看來,比科學意義和文學價值更為重要的,就是這部書對嚴肅的讀者所應具有的道德影響,因為在這項深刻的個人研究中,暗含著一個普遍的教訓;任性的孩子,自私自利的母親,氣喘吁吁的瘋子——這些角色不僅是一個獨特的故事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他們提醒我們注意危險的傾向;他們指出具有強大影響的邪惡。《洛麗塔》應該使我們大家——父母、社會服務人員、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覺和遠見,為在一個更為安全的世界上培養出更為優秀的一個人而作出努力。

我認為每一個嚴肅的作家,手捧著他的已出版的這一本或那一本書,心里永遠覺得它是一相安慰。它那常燃小火一直在地下定里燃著,只要自己心理的溫度調節器一觸動,一小股熟悉的暖流立刻就會悄悄地迸發。這個安慰,這本書在永遠可以相見的遠處發生的光亮,是一種極友好感情;這本書越是符合預先構想的特征與色彩,它的光亮就越充足、越柔和。然而,即使如此,仍然還有一些地方、岔路、最喜歡去的溝谷,比起書中其他部分來,你更急切地回想,更深情地欣賞。自從一九五五年春看了書的清樣之後,我沒有再讀過《洛麗塔》,然而,這部書給了我愉快的感覺,因為它就在屋子里悄悄地陪伴著我,仿佛一個夏日,你知道霧靄散去,它就是一派明媚。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傑出小說家和文體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一十三日,納博科大出生於聖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於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後,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生涯。
 

《洛麗塔》或《一個白人鰥夫的自白》,這就是本文作者在撰文以前所收到的這篇奇特的記述的兩個標題。這篇記述的作者,「亨伯特·亨伯特」,已於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在法定監禁中因冠狀動脈血栓症而去世,距他的案件開庭審理的日期只有幾天。

他的律師,也是我的親戚和好友,目前在哥倫比亞特區當律師的克拉倫斯·喬特·克拉克先生,根據他的委托人的遺囑,請我編訂這部手稿。他的遺囑中有條條款,授權我那很有名望的表兄全權處理付梓出版《洛麗塔》的一切有關事宜。克拉克先生選定的這個編輯剛剛由於他的一部朴實無華的著作(《理性有意義嗎?》)而獲得波林獎,其中論述了若干病理狀態和性變態行為。克拉克先生的決定可能受了這樁事的影響。

我的工作結果比我們倆預料的要簡單一些。除了改正一些明顯的語法錯誤和仔細刪去幾處不易刪除的細節外,這部異乎尋常的回憶錄完整無損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那些細節,盡管「亨·亨·」作了努力,先前仍然像路標和墓碑繼續出現在他的文稿中(它們提到的一些地方或人物,由於下等低級而需要掩飾,出於體恤憐憫也不該加以傷害)。這部回憶錄作者離奇的外號是他自己杜撰的。當然,這副面具——似乎有雙催眠的眼楮正在面具後面閃閃發光依照佩戴面具的人的意願,不得不繼續由他戴著。雖然「黑茲」只和女主人公真實的姓氏押韻,但她的名字卻跟本書的內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不容我們作出改動,而且(讀者自己也會發現)實際上也沒有必要去改動。有關「亨·亨·」罪行的材料,愛好盤根究底的人不妨去查閱一九五二年九、十兩月的日報。如果我沒有獲准在燈下編輯這部回憶錄,這樁罪行的起因和目的就會繼續是一個全然費解的謎。

老派的讀者總希望追蹤「真實的」故事以外的「真」人的命運,為了照顧這類讀者,現在把我從「拉姆斯代爾」的「溫德馬勒」先生那兒得到的幾個細節敘述出來。「溫德馬勒」先生希望不暴露他的真實身份,這樣「這樁不光彩的卑鄙的事件漫長的陰影」便不會延伸到他所屬的引以為豪的那個社區。他的女兒「路易絲」如今是一個大學二年級學生。「蒙娜·達爾」現在在巴黎上學。「麗塔」新近嫁給了佛羅里達外1一家飯店的老板。一九五二年聖誕節那天,「理查德·F·希勒」太太在西北部最遙遠的居民點「灰星鎮」因為分娩而死去,生下一個女性死嬰。 「維維安·達克布魯姆」寫了一部傳記《我的奎》,不久就要出版。不久就要出版。仔細閱讀過原稿的評論家們把它說成她最好的作品。與此事有關的各處公墓的管理人員都報告說並沒有鬼魂出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