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肇始於晉、唐,成熟於五代、兩宋,而升華於元,是為畫史之定論,也確是山水畫千余年間嬗變的三大歷史階段。
由肇始至成熟的關鍵性人物是唐末至五代·梁期間的荊浩,他的成就既使山水畫成為中國畫諸科之首,所謂「山水居首」,又使山水畫中純以水墨繪就的畫風成為上品,所謂「水墨為止」。中國繪畫以水墨山水作為犖犖大宗的意義實際上突破了價值取向的藝術范疇,而有大作用於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輔佐着儒釋道三教在中國思想界的蔓延滋長。
就山水畫本身而言,其成熟是水墨技法的成熟,其升華也是水墨技法的升華。
由成熟而至升華的關鍵性人物則是北中至南宋初期的李唐。李唐使山水畫皴法推至極繁,創立了側鋒橫擦的技法,且兼用點皴和線皴,使被后人稱之為「刮鐵皴」的皴法在描繪山石質感時幾乎無所不能,大大拓展了原本有限的水墨表現功能。然而,南渡之后,他又化極繁為極簡,開創了南寧水墨剛勁、簡潔清曠的「邊角」山水之法。
這主要集中在他作於宣和六年甲辰春的《萬壑松風圖》,然后再剖析刮鐵皴法形成前,有明顯探索痕跡的《江山小景區》卷,最后分析他純以斧劈皴法為之的典型的簡體作品《清溪漁隱圖》卷。這樣對李唐藝術及其在畫史上的重大作用庶幾有較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