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築石雕

中國古代建築石雕
定價:768
NT $ 668
  • 作者:張道一/主/編
  •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4420091
  • ISBN13:9787534420092
  • 裝訂:340頁 / 28 x 21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吃穿住是人類維系生命的三個基本條件。且不說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和穿獸皮、棲山洞,自從進入文明期以來,這三個基本條件伴隨着人的自身發展而發展,已延續了數千年,並且一直在改變着、演進着。在人與物的關系上,創造的智慧展現了一種無比的本質力量,不但是滿足需要,而且是表現出需要和審美的無限豐富性。當我們回首歷史的時候,才清楚地認識到它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

對於「吃」來說,不僅是食物本身和烹飪的技術,也包括飲食的方式,諸如餐具、茶具、炊具之類。「穿」的花樣更多,並且始終與「戴」連在一起,從「垂衣裳而治天下」到今天的「時裝」表演,不但能看出每個時代的社會風尚,在它的背后,也有政治、經濟等的影響。「住」既包括了起居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建築。在人類的造物活動中,建築是很突出的,因為它不但給人一個棲居之地,並且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與活動場所。

從藝術的角度看建築,是個很有意趣的話題,而且永遠談不完。自古以來,不論是人們的使用要求還是建築師所掌握的原則,都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然而在同一個原則之下,每個人、每個群體乃至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要求,而適應這種要求就出現了千變萬化。當我們漫步在異國他鄉的街道上,首先感到的是建築的風貌,即使我們自己,也常常是以建築的特點,來辨別不同地區和不同城市的。魯迅有句名言:越是帶有地方特點的,越是有可能成為世界的。其道理、魅力即在於此。

我國的建築有着自己的特點。在古代,雖說都以磚石土木結構為主,但其式樣卻干差萬別。當宮廷建築逐漸走向規格化的時候,民間的四合院、進深房、圍屋、吊腳樓和窯洞等卻是大放異彩的。
 

目錄

總序
歲月如歌 金石為磬
巧構奇築——古代建築石雕
第一章 牌坊
第二章 石塔經幢
第三章 石門窗抱鼓石
第四章 石柱柱礎
第五章 須彌座御路欄桿
第六章 石獸及其他
附錄
中國古代建築石構名詞圖解
小辭典
古代建築
傳統題材
寓意紋樣
參考書目
得失寸心知——《中國古代建築雕刻》編后
 

吃穿住是人類維系生命的三個基本條件。且不說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和穿獸皮、棲山洞,自從進入文明期以來,這三個基本條件伴隨著人的自身發展而發展,已延續了數千年,並且一直在改變著、演進著。在人與物的關系上,創造的智慧展現了一種無比的本質力量,不但是滿足需要,而且是表現出需要和審美的無限豐富性。當我們回首歷史的時候,才清楚地認識到它構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

對於「吃」來說,不僅是食物本身和烹飪的技術,也包括飲食的方式,諸如餐具、茶具、炊具之類。「穿」的花樣更多,並且始終與「戴」連在一起,從「垂衣裳而冶天下」到今天的「時裝」表演,不但能看出每個時代的社會風尚,在它的背後,也有政治、經濟等的影響。「住」既包括了起居的一切,更重要的是建築。在人類的造物活動中,建築是很突出的,因為它不但給人一個棲居之地,並且創造了一個理想的生活環境與活動場所。

從藝術的角度看建築,是個很有意趣的話題,而且永遠談不完。自古以來,不論是人們的使用要求還是建築師所掌握的原則,都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然而在同一個原則之下,每個人、每個群體乃至每個民族,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要求,而適應這種要求就出現了干變萬化。當我們漫步在異國他鄉的街道上,首先感到的是建築的風貌,即使我們自己,也常常是以建築的特點,來辨別不同地區和不同城市的。魯迅有句名言:越是帶有地方特點的,越是有可能成為世界的。其道理、魅力即在於此。

我國的建築有著自己的特點。在古代,雖說都以磚石土木結構為主,但其式樣卻干差萬別。當宮廷建築逐漸走向規格化的時候,民間的四合院、進深房、圍屋、吊腳樓和窯洞等卻是大放異彩的。

藝術,可分作鑒賞性(自由的)藝術和實用性(羈絆的)藝術兩大類。前者當屬繪畫和雕刻,後者則是建築和工藝。西方人對此分得比較清楚,但在我國常常是相互交錯的,因為兩者都要在生活中發揮實際的作用,這正是文化高層發展的必然。就說建築和工藝之間,二者也難解難分,而其基本共性,也都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結合。所謂「建築是大王藝,王藝是小建築」,小者是在手上使用、把玩;大者是人在其中活動。建築創造了一個特定的空間,或者說是在無邊無際的大空間之中分隔出一個小空間,供人們使用。一個「隔」字產生了有用和無用。老子說:「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就把虛與實、有與無提到了哲學的高度。至於建築的「功能」與「審美」,也應如此辯證。試想,蓋了一處房子,每天進進出出,不可能視而不見,怎麽能夠單純地「功能主義」呢?因此,必然有「審美」的因素。合理的審美與「審美主義」也是不同的,至少有程度上的差別。所謂「物無美惡,過者為災」,藝術的加工也不能過分。中國古代的建築,在這一關系上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我們在這里不是談建築的全部,而是主要談建築的裝飾。一般人對於裝飾的理解往往偏窄,多是指其花紋,所謂「物既成而加以紋彩也」。這只能說是主要的一面。實際上在「成物」的過程中也包含著裝飾,進而構成物的和諧與協調,也就是說,在造物的整個活動中,形狀、花紋、色彩三者同等重要,應該視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建築上的壁畫和雕刻之所以被突顯出來,是由於這兩者有相對的獨立性。繪畫和雕塑是兩種獨立的藝術,一旦同建築結合,又變成了建築的一部分,被歸屬於「建築裝飾」。

所謂建築雕刻,只是一種形式的分類。由於使用材質的不同,可以分作木雕、磚雕、石雕,形成了一個自然的系列。木材和石頭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兩種材料,人們對它有一種親切感;陶磚雖是一種人造物,但它是水、土與火的結晶,是人類最早的發明之一。用這些材料進行雕刻,其本身就是通過藝術,注以生命,帶有人的情感。例如建築門前的那對石獅子,已經不是單純的兩塊石頭,在人們的心目中,它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真正的獅子是凶猛的野獸,正因為如此,才用它來把門,以圖安全(造成心理上的平衡);然而,如果真如此,將不堪設想。因為,真正的邪惡「入侵者」必竟是少數,而進出大門的更多是自己人,如果讓兩個凶猛的獅子把門,豈不是自己口下自己!於是,藝術的獅子改變了自己的形象,祥和的、笑眯眯地坐在門前;它們又是一對伴侶,雄獅子玩著綉球,雌獅子撫著幼獅。對自己人卻是親和而溫順的。這是人的思想,是善良者對於獅子的願望和設計。所以說,門前的石獅子雕刻與其說是裝飾,不如說是人們願望的一種展示。在中國傳統的藝術中,很多都有類似的寓意。

中國的建築雕刻,即民間所統稱的「三雕」(木雕、磚雕、石雕),也同其他獨立的雕刻一樣,從傳統觀念到具體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宗白華說:「由舞蹈動作延伸,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里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特殊風格。」「比如就從繪畫和雕塑的關系而論,中西就有不同。希臘的繪畫,立體感強,注重突出形體,講究明暗,好像把雕塑搬到畫上去。而中國則是繪畫意匠占主要地位,以線紋為主,雕塑卻有了畫意。」(見《藝境》)了解這一點很重要。不論木雕、磚雕還是石雕,表現在建築上,都成為建築結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古代的建築,從大型的公共建築到各式各樣的民間建築,從大門、屋脊到梁柱、窗牖,或多或少地都要有一點雕刻,有人說這是有意的點綴,我倒覺得恰似一部樂章的節奏,生活旋律中不可缺少的節奏。前面已說,我們通常把藝術分作欣賞性和實用性兩種,可是在建築雕刻上這一界限往往是模糊的,難以分別兩者的功能。如門鼓之於門框,柱礎之於立柱,既是為了固定和承重,但也是一種裝飾;就連一個小小的瓦當,也是為了防水。這種裝飾與實用功能的結合,靠歷史經驗的積累,逐漸達到技藝的嫻熟和體系的完美。當我們回首審視古代傳統的建築藝術時都會深深感動:人們為了創造一個理想的居住環境和活動場所,不知耗去多少設計者和匠師的心血。《中國古代建築雕刻》系列共分三冊,分別匯集了大量建築的木雕、磚雕、石雕實例,也就是說,是從雕刻的角度觀照建築,並未對建築的整體進行介紹。但它所涉及的地區和流派是比較全的。就建築藝術的整體而言,我國當前正面臨著一個新與舊、傳統與創新、科學與藝術等多方面的變革時期,如何推陳出新,在繼承中創新,將現代科學與藝術結合起來,既存在觀念和認識的問題,也有待於探索和實踐。這是一代文明的升華,任何保守的思想和虛無的觀念都無濟於事。那些復古的產物,所謂「古色古香」,以及刮起的「歐陸風」,諸如「歐洲一條街」、「巴黎廣場」、「羅馬花園」 ,即使能夠起一點媚世的作用,也是一種低俗的迎合,是難以持久的。因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不是靠模仿,而是要獨創。要創造出我們時代的氣派和特點。

這套古代建築雕刻系列,既匯集了全國各地不同建築、不同風格的「三雕」圖片,也進行了綜合的和分門類的闡述,它既是給建築界和建築史界提供了系統的參考資料,也可供其他藝術門類專業人士對其進行探討和研究,同時也可供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關注的人們來了解和欣賞,以此打開認識中國雕刻、繪畫、建築學、民俗學、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大門。我們認為,所謂「古為今用」,不是像某種工具那樣拿過來就用,而是要在文化上理解、藝術上融會、手法上靈活,從而體現著一個升華和再次創造的過程。希望此書對大家有所裨益。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