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武德認為,西方自然哲學的演進過程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自然觀,而每一個自然面都建立在一個類比之上。希臘自然觀是有機自然觀,它基於自然(大宇宙)與人類個體(小宇宙)之間的類比。文藝復興的自然觀是機械自然觀,它基於上帝創世與工匠制造機器之間的類比。現代自然觀是進化自然觀,它基於自然過程與歷史過程之間的類比。為了深入地理解各個時期的自然觀,我們就需要研究使得「類比」成為可能的其他人類思想。柯林武德的結論是,我們終將由理解自然而走向理解歷史。
「作為一種思想形式的自然科學,存在於且一直存在於一個歷史的語境之中,並且其存在依賴於歷史思想。由此我斗膽推斷,一個人除非理解歷史,否則他就不能理解自然科學;除非他知道歷史是什麽,否則就不能回答自然是什麽這個問題。」
-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實用政策法規(2012年1月-2018年1月)
$183 -
誰捉住了上帝粒子?
$228 -
網路
$234 -
創新政策的測量、評價與創新--利益相關者視角
$209 -
基於抽象化的複雜系統分層控制及應用
$313 -
走進科學史
$251 -
系統辨識--迭代搜索原理與辨識方法
$861 -
戰國時代官私手工業的經營形態
$271 -
與青年朋友談創新:科技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培養
$355 -
觀眾眼中的展品:科學類展品傳播效能評估研究
$146 -
中國專利運營年度報告(2017)
$303 -
科技報告質量管理理論與實踐
$825 -
高校專利實務十講
$308 -
科技英語應用文本翻譯:理論探討、問題分析、翻譯方法及教學
$188 -
大背叛:科學中的欺詐
$213 -
科學研究方法論
$188 -
生命之種:從亞里士多德到達·芬奇,從鯊魚牙齒到青蛙短褲,寶寶到底從哪裡來?
$271 -
實驗室安全教程
$179 -
制度創新視角下的科學造假防控研究
$199 -
未來的啟示:VR如何改變人類的聯繫、親密感和日常生活的邊界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