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管仲
定價:144
NT $ 125
 

內容簡介

管仲(?~公元前645),春秋初期齊國主政之卿,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又稱管敬仲。名夷吾,字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后,生於潁上(潁水之濱)。青年時曾經商、從軍,又三次為小官,均被辭。
齊襄公時,與摯友鮑叔牙同為齊國公室侍臣。周庄王十二年(前685),在齊國內亂中,助公子糾同公子小白(齊桓公)爭奪君位失敗。雖一度為齊桓公所忌恨,終以經世之才,經鮑叔牙力薦,被桓公重用為卿,主持國政。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鄰、先內后外、待時而動的治國求霸之策,而桓公未聽其言,於次年輕率攻魯,在長勺之戰中被魯軍擊敗。戰后,輔佐桓公勵精圖治,推行旨在富國強兵的改革。政治上革新西周以來的”國”、”野”制度,實行”參其國而伍其鄙”(《國語·齊語》)之制,國、鄙之中,破除等級依附關系,集政權、軍權於國君及大貴族手中。軍事上”作內政而寄軍令”,實行兵民合一,軍政合一。規定”國”中5家為軌,出5人為伍,由軌長率領;10軌為里,出50人為小戎,由里有司率領;4里為連,出200人為卒,由連長率領;10連為鄉,出2000人為旅,舉鄉良人率領;5鄉一帥,出萬人為軍,由5鄉之帥率領。全國15士鄉,共組建三軍,桓公率中軍,上卿國氏、高氏各率一軍,開創諸侯大國有三軍,每軍萬人的軍事體制。由於士鄉之民不得遷徙,世代專服兵役,故”夜戰聲相聞,足以不乖;晝戰目相見,足以相識”(《國語·齊語》),有利於提高軍隊士氣和戰斗力。又加強兵器制造,並制定用甲兵贖罪的法令,以增加武器。經濟上革新賦稅制度,充實國家財力,保障三軍供給,使齊成為物質基礎雄厚、軍事實力最強之國。鑒於周王尚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並順應中原各國希望聯合抗御戎狄侵擾的形勢,乃以”尊王攘夷”為號召,佐桓公北攻山戎,南征楚國,扶助王室,救邢存衛,主持會盟,終成首創霸業之功。因有殊勛於齊,被桓公尊為仲父。
管仲治齊以成霸的業績,對推動中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民族融合起着重要作用。托名管仲所作的《管子》一書,包含着對管仲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