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房四寶

中國傳統文房四寶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潘嘉來/主/編
  • 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2034806
  • ISBN13:9787102034805
  • 裝訂:平裝 / 153頁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敲擊第一塊石片開始,人類文明正是通過人手的不斷勞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呈現出今天這樣多姿多彩的景象。工業化以來的三百年,我們將太多的工作放任機器做去了,然而機器的制作畢竟過于生硬和整齊劃一,當我們被這些生產線上制造的產品包圍的時候,突然會發覺,生活變得缺少靈性、美感和古典的氣質了。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四處尋訪他們的祖輩們用手制作和使用過的器物。瓷片、玉佩、銀簪、木器,一塊木雕板、一把紫砂壺,甚至于一磚、一瓦,它們都經歷過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體溫,鐫刻著我們民族的圖騰。偶爾得之,就像珍寶一樣地倍加愛惜,並在搜尋與把玩的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樂與慰藉。

傳統手工藝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玉器、絲綢、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為世界手工藝制品中的翹楚,在制作技藝和工藝美學諸多方面獲得過極高的成就。但是,在長時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圍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在歷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對于匠人們的成就與貢獻的記載極為難得一見,有也只是寥寥數語,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為詳備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禮‧冬官考工記》與《天工開物》數種而已。編纂這套《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書系》正是要與讀者一同重返鄉村,走近手工藝作坊,拜訪手工藝傳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後的傳奇故事。

說到文房四寶,不能不說的是徽州。徽州有歙硯、徽墨和涇縣的宣紙,而早在隋唐的時候,宣州產的毛筆已經享譽全國了。徽州地處一隅,能夠把歷代文人所鐘愛的文房四寶,這四件細活都打造到極致,真的是一個奇跡。而徽州又多奇人。

要說的第一個人是方見塵。方先生是黃山國畫院院長,書畫線條奔放,如行雲流水,頗得黃山靈秀之氣,而人們都習慣稱他為硯雕大師,畫藝被手藝所掩。坐在方見塵的對面,你會明顯感覺到他的魂靈並不在現場,與之對話,也常常答非所問。片刻,冒出一句︰“他們要評作者為工藝大師,作者不評,作者是畫家!”真的是不同反響。筆者見過不少有大師頭餃的人物,大多矜持得很,是為名所累也。方見塵雕硯,隨形奏刀,不落痕跡,宛若天成,曾受周昌谷、劉海粟等大家贊許。這是一個性情中人,以“顛狂寓世,刀筆游魂”自詡,寓所稱“硯父草堂”。50歲後得子,這是上帝送給方見塵的一個禮物,不過,這不會是最後一個禮物。

另外要說的一個人是畫家方增威,人稱“徽州怪才”。方先生字畫學鄭板橋,方增先先生稱其為︰“黃山一枝竹”,是享譽一方的書畫家。他在62歲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要去中國美術學院深造。方增威在杭州九溪租了一間農合,每天早上5點起來臨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然後步行去美院听課,半年下來人瘦了一圈。見到筆者說的第一句話是︰再不來,今後可能就沒機會了。讓人肅然起敬。

徽州深厚的文化積澱,一定是與這些人物有關的。
 

目錄

引言‧書齋情趣 高潔雅逸
一、說筆,一支會說話的筆
毛筆的起源與歷史
蒙恬的傳說
毛筆的故鄉
形形色色的毛筆
工藝鑒賞
毛筆的使用與保管
二、說墨,歷代文人的雅逸之舉
墨的起源與歷史
墨的制作工藝
墨派和墨家
墨的鑒別
三、說紙,行走在紙上的滄桑
從蔡倫造紙說起
紙的起源與歷史
古代名紙
宣紙的制作工藝
古紙的鑒別
古紙的保存和修復
四、說硯,千鑿百磨話為田
硯的歷史
四大名硯
硯的使用和養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