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類證治裁
定價:174
NT $ 174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醫經典理論為基礎,結合作者自身的臨床證經驗,論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點、脈象、治法、方藥,並附有驗案。讀者對象:中醫臨床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學生。

本書為清代醫家林琴編著,首刊於咸豐元年,是一部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參考書。

全書8卷,設卷首一卷。除卷首為論述醫理外,其他各卷主要載內科、雜病、外科、五官科及婦科的各種疾病。每一病下概要而明晰地論述了病因、病機、證候特點、脈象及選用的治法和方藥。同時每病大多附有醫案,提供了自己的臨床心得,其中有的是與他人同治一人,同用一方,而只是藥量稍加變化,收效卻相當顯著,充分揭示了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

本書的特點是理論聯系實際,突出了中醫「活」的靈魂。同時證候翔備,用藥精當,全書理法方藥通融一體。近代醫家曾譽之為「實用內科學」、「教科書」,這不難看出它的獨到之處。

茲以初刻本為底本,又廣搜校本,整理刊行,以饗讀者。
 

目錄

類證治裁卷之首
內景綜要
類證治裁卷之一
中風論治
中風脈候
附方
中風脈案
傷風論治
傷風脈候
附方
傷風脈案
傷寒治要
經腑論
傷寒脈案
溫症論治春溫 風溫 濕溫 冬溫 溫毒附
溫症脈案
附方
溫症脈案
風溫脈案
冬溫脈案
熱症論治
方見溫症
熱脈案
(日者)症論治冒(日者) 傷(日者) 中(日者) 中(日曷) 夾(日者) (日者)風 (日者)厥 (日者)瘵
(日者)症脈候
附方
(日者)脈案
濕症論治風濕 濕熱 寒濕 (日者)濕 中濕附
濕症脈候
附方
濕脈案
燥症論治
燥症脈候
附方
燥脈案
火症論治
火症脈候
附方
火脈案
疫症論治大頭瘟 捻頸瘟 瓜瓤瘟 楊梅瘟 疙瘩瘟 絞腸瘟
軟腳瘟附
傷寒時疫辨
附方
疫脈案
類證治裁卷之二
虛損勞瘵脈候
虛損勞瘵脈候
附方
虛損脈案
┅┅
 

中醫藥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是科學與人文融合得比較好的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只要遵循中醫藥學自身發展的規律,只要把中醫理論知識的深厚積淀與臨床經驗的活用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培養出優秀的中醫臨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學東漸,再加上當今市場經濟價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醫師診治疾病,常以西藥打頭陣,中藥作陪襯,不論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藥加西藥。更有甚者不切脈、不辨證,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處理,女口此失去了中醫理論對診療實踐的指導,則不可能培養出合格的中醫臨床人才。對此,中醫學界許多有識之士頗感憂慮而痛心疾首。中醫中藥人才的培養,從國家社會的需求出發,應該在多種模式多個層面展開。當務之急是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倡導求真求異,學術民主的學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了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首先是參師襄診,拜名師制訂好讀書計划,因人因材施教,務求實效。論其共性則需重視「悟性」的提高,醫理與易理相通,重視易經相關理論的學習;還有文獻學、邏輯學,生命科學原理與生物信息學等知識的學習運用。「悟性」主要體現在聯系臨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辯的能力,破解疑難病例獲取疔效。再蓄是熟讀一本臨證案頭書,研修項目精選的書目可以任選,作為讀經典醫籍研修晉階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診疔環境,我建議城市與鄉村、醫院與診所、病房與門診可以兼顧,總以多臨證多研討為主。若參師三五位以上,年診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學閱。第三是求真務實,「讀經典做臨床」關鍵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於置疑而後驗證、詮釋進而創新,詮證創新自然寓於繼承之中。

中醫治學當溯本求源,古為今用,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歸宿,認真繼承中醫經典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做到中醫不能丟,進而才是中醫現代化的實施。厚積薄發、厚今薄古為治學常理。所謂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即是運用科學的臨床思維方法,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以顯著的療效、詮釋、求證前賢的理論,寓繼承之中求創新發展,從理論層面闡發古人前賢之未備,以推進中醫學科的進步。

綜觀古往今來賢哲名醫均是熟諳經典,勤於臨證,發遑古義,創立新說者。通常所言的「學術思想」應是高層次的成就,是鍥而不舍長期堅持「讀經典做臨床」在取得若干鮮活的診療經驗的基礎上,應是學術閃光點凝聚提煉出的精華。筆者以弘揚中醫學學科的學術思想為己任而決不敢言自己有什麽學術思想,因為學術思想一定要具備有創新思維與創新成果,當然是在繼承為基礎上的創新!學術思想必有理論內涵指導臨床實踐,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學術思想不應是一病一證一法一方的診治經驗與心得體會。如金元大家劉完素著有《素問玄機原病式》,自述Υ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於刻苦鑽研運氣學說之後;倡「六氣皆從火化」,闡發火熱病證脈治,創立臟腑六氣病機、玄府氣液理論。其學術思想至今仍能指導溫熱、瘟疫的防治古菲典型傳染性肺炎(SARS))流行時,運用玄府氣液理論分析證候病機,確立治則治法,遣藥組方獲取療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福群眾:毋庸置疑劉完素是「讀經典做臨床」的楷模,而學習歷史,凡成中醫大家名師者基本如此,即使當今名醫具有卓越學術思想者,亦無例外,因為經典醫籍所提供的科學原理至今仍是維護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則,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讀經典做臨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值得指出,培養臨床中堅骨干人才,造就學科領軍人物是當務之急。在需要強化「讀經典做臨床」的同時,以唯物主義史觀學習易經易道易圖,與文、史、哲,邏輯學交叉滲透融合,提高「悟性」牆導診療工作。面對新世紀東學西漸是另一股潮流,國外學者研究老聃、孔丘、朱熹、沈括之學,以應對技術高速發展與理論相對滯後的矛盾日趨突出的現狀。譬如老聃是中國宇宙論的開拓者,惠施則注重宇宙中一般事物的觀察。他解釋宇宙為總包一切之「大一」與極微無內之「小一」構成,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又涵有大一,兩者相兼容而為用。如此見解不僅對肀醫學術研究具有指導作用,對宏觀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的鏈接,納人到系統復雜科學的領域至關重要。近日有學者撰文討論自我感受的主觀症狀對醫學的貢獻和醫師參照的意義;有學者從分子水平尋求直接調節整體功能的物質,而突破靶細胞的發病機剞;有醫生運用助陽化氣,通利小便的方藥能同時改善胃腸症狀詒療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還有醫生使用中成藥治療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運用非線性方法,優化觀察指標,不把增生前列腺的直徑作為惟一的「金」指標,用綜合量表評價疔效而獲得認許,這戢是中醫的思維,要堅定地走中國人自己的路。

人民衛生出版社為了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設立的培育名醫的研修項目,先從研修項目中精選20種古典醫籍予以出版,余下50佘種陸續刊行,為我們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只要我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就會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有所進、學有所成。治經典之學要落腳臨床,實實在在去「做」,切忌坐而論道,應端正學風,尊重參師,教學相長,使自己成為中醫界骨干人才。名醫不是自封的,需要同行認可,而社會認可更為重要。讓我們互相勉勵,為中國中醫名醫戰略實施取得實效多做有益的工作。

王永光
2005年7月5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