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42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貢至京師,授翰林院待詔,人稱”文待詔”。能詩文,擅書畫:詩文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畫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書則與祝允明、王寵並重當時。又以其德高、年壽、藝精,門生眾多,為影響”吳門派”最巨大者。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雲:”待詔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書《千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皆有小法,可寶也。”確實,文徵明書法冠絕一時,通四體,長行書,而尤精小楷。要而論之,其篆、隸稍遜靈動,略顯板刻,然就篆隸衰微的明代言,亦可允入”能品”;其典型風格即所謂”玉版《聖教》”者,雖氣息清醇,但字字雷同,筆致又薄,實不及其放意所作之尺牘小字,反見翩翩筆勢,點畫亦沉勁入骨;大字則山谷翻版,人所難及者僅點畫之質耳;草書少作,但既得筆法,自能超絕流俗;惟小楷精絕,儒雅清勁,骨氣洞達,直欲越松雪而接晉、唐。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老子列傳》合冊,紙本,縱20.9厘米,橫11厘米,每頁8行,正文每行18字。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首頁為工筆水墨老子像,題蠅頭小楷一行:”長洲文徵明寫像。”《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凡37行,書於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時年68歲。《老子列傳》凡34行,書於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時年69歲。均鈐”徵”、”明”朱文連珠小印。
小楷自鍾繇以來,多帶行書特征,結構以跌宕多姿為上,如鍾繇《賀捷表》、王羲之《黃庭經》、趙孟《洛神賦》等。將小楷寫成如唐碑《九成宮》、《多寶塔》那樣,點畫謹嚴,結構規整,文徵明算得上中國書法史的第一人。明謝在杭《五雜俎·卷七》稱文徵明小楷曰:”至本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具足。”評價允當。至於項穆所雲之”(文徵明)小楷一長,秀整而已”,無疑是一種偏見。首先,鍾、王書風不應該是小楷的唯一的審美標准。其次,文徵明小楷不僅僅是”秀整而已”,它師法晉、唐而不為其面目所囿,不但點畫挺勁遒媚,筆勢翩翩,而且氣象開闊棗歷史上很多小楷名作做不到這一點。可以這樣說,文徵明小楷以一種新的審美情趣,豐富了中國書法。
文徵明《草書詩卷》,紙本,縱20.9厘米,橫11厘米。書於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時年60歲。文徵明草書師法懷素、黃庭堅而能遺其貌,取其神。本卷草書,點畫蒼勁有力,結體開展奔放、張弛有致,整幅作品上下呼應,左右映帶,血脈相通,氣貫神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