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觀念支配世界,或者在歷史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麽我們一般會想到這樣一些觀念,諸如自由、忍耐、機會均等、社會主義等,它們表達了人類的目標,其實現則依賴於人類的意志。這些觀念中的有些已經部分地得以實現,因此我們大有理由相信任何觀念都會在一個社會或這個世界上得以充分地實現,只要實現這些觀念是社會或世界的一致目的。贊成或反對這些觀念則是因為人們認為其為善或為惡,而不是因為它們為真或為偽。但是,尚有另外一類觀念,它們在決定和指引人類實施行為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並不取決於人類的意志——這些觀念與生命的神秘性有關,諸如命運、天意或個人不朽。諸如此類的觀念或許以一種重要的方式對社會行為的各種形式發揮作用,但是它們涉及一個關於事實的問題,對其接受或拒絕並非因為人們相信它們的有用或有害,而是由於人們相信它們為真或為偽。
近年來,美國學者在著述中對進步觀進行着廣泛的探討,本書作者作為一名造詣精深的學者和思想家,以詳實的史料展示了進步這一觀念的發展史,內容包括笛卡兒的哲學思想、退步論、知識的進步、人類的普遍進步等方面,是一部優秀的人文著作。
目錄
美國版前言
引言
進步:一個永恆的主題
引論
第1章 闡釋普遍歷史:伯丁和李·羅伊
第2章 實用:知識的終極目的——培根
第3章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
第4章 退步論:古代與現代
第5章 知識的進步:方特奈爾
第6章 人類的普遍進步:阿貝·德·聖皮埃爾
第7章 歷史的新觀念:孟德斯鳩、伏爾泰、杜爾哥
第8章 百科全書編撰者與經濟學派
第9章 文明有錯嗎:盧梭、切斯特盧
第10章 2440年
第11章 法國大革命:孔多塞
第12章 英格蘭的進步論
第13章 德國對進步的思考
第14章 大革命之后的法國思想潮流
第15章 尋求進步的規律(一):聖西門
第16章 尋求進步的規律(二):孔德
第17章 法國革命運動期間(1830一1851)的「進步」
第18章 物質進步:1851年博覽會
第19章 進化意義上的進步
后記
引言
進步:一個永恆的主題
引論
第1章 闡釋普遍歷史:伯丁和李·羅伊
第2章 實用:知識的終極目的——培根
第3章 笛卡兒的哲學思想
第4章 退步論:古代與現代
第5章 知識的進步:方特奈爾
第6章 人類的普遍進步:阿貝·德·聖皮埃爾
第7章 歷史的新觀念:孟德斯鳩、伏爾泰、杜爾哥
第8章 百科全書編撰者與經濟學派
第9章 文明有錯嗎:盧梭、切斯特盧
第10章 2440年
第11章 法國大革命:孔多塞
第12章 英格蘭的進步論
第13章 德國對進步的思考
第14章 大革命之后的法國思想潮流
第15章 尋求進步的規律(一):聖西門
第16章 尋求進步的規律(二):孔德
第17章 法國革命運動期間(1830一1851)的「進步」
第18章 物質進步:1851年博覽會
第19章 進化意義上的進步
后記
序
自百余年前中國學術開始現代轉型以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歷經幾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觀成就。學術翻譯在其中功不可沒,嚴復的開創之功自不必多說,民國時期譯介的西方學術著作更大大促進了漢語學術的發展,有助於我國學人開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堅船利器外尚有學問典章可資引進。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術界又開始了一輪至今勢頭不衰的引介國外學術著作之浪潮,這對中國知識界學術思想的積累和發展乃至對中國社會進步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可謂有目共睹。新一輪西學東漸的同時,中國學者在某些領域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論著,發表了不少有價值的論文。借此如株苗之嫁接,已生成糅合東西學術精義的果實。我們有充分的理由企盼著,既有著自身深厚的民族傳統為根基、呈現出鮮明的本土問題意識,又吸納了國際學術界多方面成果的學術研究,將會日益滋長繁榮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降,西方學術界自身的轉型也越來越改變了其傳統的學術形態和研究方法,學術史、科學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別史、哲學史、藝術史、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日益繁榮,研究的方法、手段、內容日新月異,這些領域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面貌,也極大地影響了近年來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取向。不同學科的學者出於深化各自專業研究的需要,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以求能開闊視野,進發出學術靈感、思想火花。近年來,我們與國外學術界的交往日漸增強,合格的學術翻譯隊伍也日益擴大,同時我們也深信,學術垃圾的泛濫只是當今學術生產面相之一隅,高質量、原創性的學術著作也在當今的學術中堅和默坐書齋的讀書種子中不斷產生。然囿於種種原因,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並不平衡,學術出版方面也有畸輕畸重的情形(比如國內還鮮有把國人在海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論文系統地引介到學術界)。
有鑒於此,我們計划組織出版「上海三聯人文書庫」,將從譯介西學成果、推出原創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開。譯介西學成果擬從西方近現代經典(自文藝復興以來,但以二戰前後的西學著作為主)、西方古代經典(文藝復興前的西方原典)兩方面著手;原創精品取「漢語思想系列」為范疇,不斷向學術界推出漢語世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則以民國時期的翻譯著作為主。現階段我們擬從歷史、考古、宗教、哲學、藝術等領域著手,在上述三個方面對學術寶庫進行挖掘,從而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以求為21世紀中國的學術大廈添一磚一瓦。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降,西方學術界自身的轉型也越來越改變了其傳統的學術形態和研究方法,學術史、科學史、考古史、宗教史、性別史、哲學史、藝術史、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民俗學等學科的研究日益繁榮,研究的方法、手段、內容日新月異,這些領域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著整個人文社會科學的面貌,也極大地影響了近年來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取向。不同學科的學者出於深化各自專業研究的需要,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以求能開闊視野,進發出學術靈感、思想火花。近年來,我們與國外學術界的交往日漸增強,合格的學術翻譯隊伍也日益擴大,同時我們也深信,學術垃圾的泛濫只是當今學術生產面相之一隅,高質量、原創性的學術著作也在當今的學術中堅和默坐書齋的讀書種子中不斷產生。然囿於種種原因,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並不平衡,學術出版方面也有畸輕畸重的情形(比如國內還鮮有把國人在海外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論文系統地引介到學術界)。
有鑒於此,我們計划組織出版「上海三聯人文書庫」,將從譯介西學成果、推出原創精品、整理已有典籍三方面展開。譯介西學成果擬從西方近現代經典(自文藝復興以來,但以二戰前後的西學著作為主)、西方古代經典(文藝復興前的西方原典)兩方面著手;原創精品取「漢語思想系列」為范疇,不斷向學術界推出漢語世界精品力作;整理已有典籍則以民國時期的翻譯著作為主。現階段我們擬從歷史、考古、宗教、哲學、藝術等領域著手,在上述三個方面對學術寶庫進行挖掘,從而為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以求為21世紀中國的學術大廈添一磚一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