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人羅貫中作,我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今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為最早,分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清人毛宗崗對這一刊本進行了修改,變二百四十則為一百二十回,流行於世,是為現在最常見的版本。
《三國演義》影響巨大,其為人們熟知的程度,無出其右。 不僅文人騷客熟悉它,窮鄉僻壤沒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也熟悉書中的許多情節和人物。 在這些地方,提起《詩經》、《楚辭》人們或許陌生,甚至連《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也未必有太多的人知其所以然,可「桃園結義」、「捉放曹」、「三英戰呂布」、
「呂布戲貂蟬」、「轅門射戟」、「割發代首」、「煮酒論英雄」、「擊鼓罵曹」、「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祭東風」、「單刀赴會」、「走麥城」、「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三國演義》中的情節以及劉備、諸葛亮、曹操、孫權、關羽、張飛、趙雲、呂布、周瑜、魯肅、司馬懿等人物,則爛熟於心。
國粹京劇,取材於《三國演義》的最多,以至白臉曹操、紅臉關公、黑臉張飛、綸巾羽扇諸葛亮,定格於人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