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來介紹一下《千家詩》。
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種》中,收有《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全書共二十二卷,分為十四類,署作「后村先生編集」。「后村先生」即南宋時的劉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潛夫,自稱后村居士。但也有人認為詩集不是劉克庄編的,可能是坊間選家假其盛名,藉以阿世。后來坊間又出現了兩種「千家詩」,即署作謝枋得選、王相注的七言《增補重訂千家詩》,和署為王相選注的《新鐫五言千家詩》,都是課蒙的讀本,以后書坊又把五言詩和七言詩合刊在一起,總稱《千家詩》,就是我們這次印行的這個本子。
明清以來,《千家詩》這本小書風行全國,「雲淡風輕近午天」等詩句在民間廣泛流傳,就是因為這本詩選作為蒙學讀物,掌握了全國最廣大的讀者群。它也確實具有便利初學的特點。從所選篇目看,全書二百二十四首詩,不少是唐宋兩代著名詩人的名作,歷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一編在手,兒童幼而習之,可以初步領略到中國古典詩歌的豐富多彩,激發其讀詩的興趣;對廣大詩歌愛好者則可鼎嘗一臠,其味無窮。試想一部《全唐詩》,錄詩達四萬八千九百多首,一部《四朝詩》,僅宋詩部份就有七十八卷,而且精粗雜糅,一般人要全讀,勢不可能,有了這麼一個經過初步篩選,篇目適中的本子,自然備受歡迎。從作者看,全書一百二十四位作者,從帝王將相到和尚、牧童、無名氏,不論名氣大小、門第高低,但憑作品合符標准,這與王士禎的《古詩選》、姚鼐的《今體詩鈔》,主要看作者的名氣大小,作品雖好而名氣不大者不入選,大異其趣。熟,至今還流傳在民間口語和戲曲舞台上,全書中類似口語歌謠卻又寓意深遠、詩味無窮的名詩、名句,所在多有。
書中選了一些應制詩,也是時代使然,無足深怪。且不說以詩賦取士的唐代,即使是以八股文取士的明清兩代,也有做詩的試題,內容雖然空洞死板,格律卻要求很嚴,讀書人既然要去應科舉,蒙學詩歌讀本當然也要選進這些東西。一九四九年后有些新刊本把《上元應制》等詩全部刪去,實是以今律古,未必合適。我們這次全部保留,一首不刪。還有一些反映人世無常、流露消極悲觀情緒的詩,如趙鼎的《寒食書事》,黃庭堅的《清明》,高翥的《清明日對酒》,有的新刊本也予刪去,我們亦不敢學步。因為趙詩「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反映了作者在經受貶官打擊之后對功名富貴的輕視,也正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即如《清明日對酒》,雖然有的詩句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消極看法,卻也諷刺了清明祭掃不過是表面文章。有的詩句如「日落狐狸眠冢上」,有人反其意而用之,藉以刻畫某種政治勢力的沒落蕭條,不也十分貼切嗎?
總而言之,《千家詩》是一種影響廣大深遠的蒙學書,也是一種經受了長期歷史考驗的古典詩歌通俗選本,老殘所見學堂里朗誦「三百千千」的時代是過去了,但是《千家詩》選過的不少詩仍保留在今天的小學、中學、大學的課本里。這件事實也證明:真正有文化價值的書是有強大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