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一百個理由來仇恨日本——它在歷史中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屈辱與戰爭,在現實下又不斷地給我們帶來挑戰和麻煩,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們兩個國家長達千年的恩怨糾葛,文化上的血緣關聯,經濟上的互依互助,更不能漠視日本人的勤勉、堅韌,她強大的國力和令人眩目的現代化成就,當然,我們更不能不對這個國家蠢蠢欲動的擴張野心和全民上下的侵略意識深懷警惕。另一方面,我們更應該從歷史和現實中,反思與批判我們自己:我們缺乏的恰恰是對我們的民族、國家至深至切的愛,我們缺乏血性,失落了信心,我們忘卻民族的苦痛,也忘卻了民族的勝利。在更深廣的意義上,中國和日本要想成為一個成熟的現代化國家,都必須跨過對方這道門檻。
胡平,籍貫江西南昌。高中畢業,恰逢「文革」,當了七年工人后,1977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后教一年書,從此大抵以寫作為業。現為南昌大學供職。已出版作品四百余萬字。《世界大串聯》《中國的眸子》《子午線上的大鳥》曾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文學獎、《中國作家》雜志報告文學獎、《中國作家》雜志報告文學獎、台灣《中國時報》報告文學獎等多個獎項。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作品有《千年沉重》《禪機:苦難的祭壇》《戰爭狀態》《國家的事》。
目錄
序 丟進油庭湖里的機槍
第一章 「島國焦灼」
1、「野狐禪」
2、「清白的國土」
3、「小」與「大」
第二章 「逢蒙殺巽」
4、唐風時代
5、天朝體制
6、青春往事
7、「忍者」,「惡友」
第三章 為師年代
8、一場被忽略的啟蒙
9、歷史的吊詭
第四章 相異性
10、親屬集團與非親屬集團
11、斗爭哲學與大和之邦
第五章 相似性
12、畸形的開放
13、兩岸的皇帝們
14、警覺「擴張」,立足「縮小」
第六章 共犯結構
15、德國人民
16、日本人民
17、經典話語被顛覆了
第七章 獸性考
18、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19、行之有效的遁術
20、武士道,知死之道
21、「小人物」造反
第八章 戰后考
22、日本特色的臉
23、「施行之中無恥辱」
第九章 慎說「友好」
24、黃世仁追債
25、暗暗的期許
26、糾葛從來存在
第十章 無形戰爭
27、要愛國,上網去
28、政治家與政客
29、中國人打官司,日本人掏錢
30、「幻覺」的悲哀
第十一章 「偽悲情」
31、「恐日症」,「恐韓症」
32、烏龜有肉不在外面
第十二章 抗日戰爭
33、大悲壯,大不朽
34、草根賣國,「精英」也賣國
35、雷歌一般驟然
第十三章 拒絕遺忘
36、真正的強大
37、歷史,在精神家園里
38、繞不過的門檻
第一章 「島國焦灼」
1、「野狐禪」
2、「清白的國土」
3、「小」與「大」
第二章 「逢蒙殺巽」
4、唐風時代
5、天朝體制
6、青春往事
7、「忍者」,「惡友」
第三章 為師年代
8、一場被忽略的啟蒙
9、歷史的吊詭
第四章 相異性
10、親屬集團與非親屬集團
11、斗爭哲學與大和之邦
第五章 相似性
12、畸形的開放
13、兩岸的皇帝們
14、警覺「擴張」,立足「縮小」
第六章 共犯結構
15、德國人民
16、日本人民
17、經典話語被顛覆了
第七章 獸性考
18、特殊材料做成的人
19、行之有效的遁術
20、武士道,知死之道
21、「小人物」造反
第八章 戰后考
22、日本特色的臉
23、「施行之中無恥辱」
第九章 慎說「友好」
24、黃世仁追債
25、暗暗的期許
26、糾葛從來存在
第十章 無形戰爭
27、要愛國,上網去
28、政治家與政客
29、中國人打官司,日本人掏錢
30、「幻覺」的悲哀
第十一章 「偽悲情」
31、「恐日症」,「恐韓症」
32、烏龜有肉不在外面
第十二章 抗日戰爭
33、大悲壯,大不朽
34、草根賣國,「精英」也賣國
35、雷歌一般驟然
第十三章 拒絕遺忘
36、真正的強大
37、歷史,在精神家園里
38、繞不過的門檻
序
1945年8月21日。
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率參謀、翻譯等一行8人,乘坐一架紅色標志系在尾部的中型雙引擎飛機,由南京飛湖南芷江。此行是奉侵華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宇次的命令,向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蕭毅肅將軍請示日軍投降事宜。
約9時半,正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空飛行,突然參謀橋島驚叫起來:「機艙里發現一挺機槍!」
今井命令:「趕快把機槍丟下去?」
幾個人從飛機上看,碧波萬頃的湖水里,丟下一挺機槍后,只泛起一朵小小的漣漪……
這是一個富有象征意味的鏡頭。
日本人丟下的遠不僅是一挺機槍,被丟下的也遠不止一個洞庭湖。
近一個甲子以后,即2004年11月9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多小城,一位路人發現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自己的小車里用手槍自殺,年僅36歲。
上世紀90年代的許多年中,張純如一直在莽莽的歷史煙波里打撈「南京大屠殺」。
這場沖天的火光、血光映紅與潑紅了滾滾揚子江的大屠城,被許多國家給忽略了。
以西方為例,在丘吉爾著名的《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共1065頁),或是亨利·馬歇爾的經典之作《二次世界大戰》(共947頁)中,完全沒有提到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曾經仔細檢閱美國中等學校的歷史教科書,她發現,只有少數教科書幾筆帶過地提到南京大屠殺。美國大眾閱讀的簡明版或完整版的二次大戰史書,幾乎沒有一本巨細靡遺地討論南京大屠殺。她能找到的一段指控最嚴重的描述是:「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再怎麼做出讓他們的勝利蒙羞的事情,也比不上在松井石根將軍指揮下的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賴基《自罪惡解放: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的規模,僅看死亡人數這一項,卻遠遠凌駕於歷史上許多最野蠻的行徑——
中世紀羅馬人在迦太基的暴行和天主教軍隊在宗教法庭的殺掠,兩者各有十幾萬人遇害。現代歷史上法西斯德國屠殺了600萬猶太人,斯大林執政期間俄國有4000萬人冤殺於九泉,這兩次死亡人數都是在好幾年之中逐漸累積而成,南京大屠殺卻是集中在1937年12月里的幾個星期之內。據一位歷史學家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着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延展距離約兩百英里。他們身上的血共重達7200噸。屍體可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人一個個疊起來,將達74層樓高。
比起當年法西斯德國屠殺猶太人、美國人扔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的原子彈在世界的巨大回響,南京大屠殺大約只像雨打芭蕉一樣凄婉地顫動……
在本土——南京東門的大屠殺紀念館。
巨大的石碑上用中日英三國文字刻着:遇難者300000。
有些像中國古代的儒學與易經,總是大而化之。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的中國歷史,好幾年里依舊是腥風血雨,內戰內亂連綿不斷,中國人哪有共同的認知與時間、財力去整理一部確鑿的遇難者名冊?這便為日本的右翼勢力日后不斷地跳出來否定侵略戰爭提供了某種口實。
在日本——參觀沖繩大戰的遺址。
日本人,韓國和北朝鮮人,中國台灣人,美國和英國人,共22萬戰歿者的名字,一筆一畫地刻在縱橫成陣的黑色大理石碑上,典型的日本行事風格。
張純如女士寫了一本書,書名為《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年南京浩劫》。在大陸中文版(東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馬志行、田淮濱、崔乃穎譯)的前言里,她這樣寫道——
……也許他們確實呼喊過,那為什麼他們的痛苦不曾被認可?事情很快便讓我清楚了,沉默簾子的幕后操縱者是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甚至美國,都因為某些深深植入二戰的原因,要對這一事件被歷史性忽略負責。在1949年中國的共產主義革命成功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
「中華民國」也沒有,向日本要求真正賠償(如同以色列要求德國那樣),因為這兩家政府竟相要求和日本貿易,並取得對方政治上的承認。而至於美國,面對蘇聯與中國大陸的共產主義威脅,為尋求其過去的敵人日本的友誼和忠誠,也不曾提起此事。於是乎,冷戰的緊張態勢,許可日本逃脫了許多猛烈的鑒定性檢查,而日本戰時的盟國們卻被迫經受過。
張純如卻被自己的這本書所打倒。
在寫作期間,她每天都要接觸到大量的日軍暴行錄,除了文字資料外,還有許多的圖片。她擔心畫面太恐怖了,出版后公共圖書館會拒絕陳列架上,她不得不避重就輕。然而,她自己只能在這恐怖的地獄里日日穿行。她精神上受到很大創傷,常常失眠,突然地憂郁,大把大把地掉頭發……
以致在這本書出版7年之后,世人聽到了她汽車內一聲清脆的槍響。
許多人在得知張純如自殺的消息后,都有一種心被刀片划了一般的感覺。震驚后,無言。
有些日子,我總想着今井武夫下令丟進洞庭湖、可能已爛成湖泥的那挺機槍。
我還揣摩起張純如女士自擊前多少感喟中肯定有某種蒼涼的神思與心境……
於是,便有了本書的元點;
如同文化是一切歷史的發生元點是一切歷史走向的編碼,是歷史被剝開一層層皮相后的精髓。
我的文字將關注於中國與日本——在世界范圍內,彼此文化的相通性如此強烈,而差異性又如此鮮明的兩個國家。
日本侵華派遣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率參謀、翻譯等一行8人,乘坐一架紅色標志系在尾部的中型雙引擎飛機,由南京飛湖南芷江。此行是奉侵華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宇次的命令,向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蕭毅肅將軍請示日軍投降事宜。
約9時半,正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空飛行,突然參謀橋島驚叫起來:「機艙里發現一挺機槍!」
今井命令:「趕快把機槍丟下去?」
幾個人從飛機上看,碧波萬頃的湖水里,丟下一挺機槍后,只泛起一朵小小的漣漪……
這是一個富有象征意味的鏡頭。
日本人丟下的遠不僅是一挺機槍,被丟下的也遠不止一個洞庭湖。
近一個甲子以后,即2004年11月9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多小城,一位路人發現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自己的小車里用手槍自殺,年僅36歲。
上世紀90年代的許多年中,張純如一直在莽莽的歷史煙波里打撈「南京大屠殺」。
這場沖天的火光、血光映紅與潑紅了滾滾揚子江的大屠城,被許多國家給忽略了。
以西方為例,在丘吉爾著名的《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共1065頁),或是亨利·馬歇爾的經典之作《二次世界大戰》(共947頁)中,完全沒有提到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曾經仔細檢閱美國中等學校的歷史教科書,她發現,只有少數教科書幾筆帶過地提到南京大屠殺。美國大眾閱讀的簡明版或完整版的二次大戰史書,幾乎沒有一本巨細靡遺地討論南京大屠殺。她能找到的一段指控最嚴重的描述是:「希特勒領導的納粹,再怎麼做出讓他們的勝利蒙羞的事情,也比不上在松井石根將軍指揮下的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賴基《自罪惡解放: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的規模,僅看死亡人數這一項,卻遠遠凌駕於歷史上許多最野蠻的行徑——
中世紀羅馬人在迦太基的暴行和天主教軍隊在宗教法庭的殺掠,兩者各有十幾萬人遇害。現代歷史上法西斯德國屠殺了600萬猶太人,斯大林執政期間俄國有4000萬人冤殺於九泉,這兩次死亡人數都是在好幾年之中逐漸累積而成,南京大屠殺卻是集中在1937年12月里的幾個星期之內。據一位歷史學家估算,如果讓所有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手牽着手,長度可以從南京到達杭州,延展距離約兩百英里。他們身上的血共重達7200噸。屍體可裝滿2500節火車車廂。如果把這些人一個個疊起來,將達74層樓高。
比起當年法西斯德國屠殺猶太人、美國人扔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的原子彈在世界的巨大回響,南京大屠殺大約只像雨打芭蕉一樣凄婉地顫動……
在本土——南京東門的大屠殺紀念館。
巨大的石碑上用中日英三國文字刻着:遇難者300000。
有些像中國古代的儒學與易經,總是大而化之。抗日戰爭勝利之后的中國歷史,好幾年里依舊是腥風血雨,內戰內亂連綿不斷,中國人哪有共同的認知與時間、財力去整理一部確鑿的遇難者名冊?這便為日本的右翼勢力日后不斷地跳出來否定侵略戰爭提供了某種口實。
在日本——參觀沖繩大戰的遺址。
日本人,韓國和北朝鮮人,中國台灣人,美國和英國人,共22萬戰歿者的名字,一筆一畫地刻在縱橫成陣的黑色大理石碑上,典型的日本行事風格。
張純如女士寫了一本書,書名為《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年南京浩劫》。在大陸中文版(東方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馬志行、田淮濱、崔乃穎譯)的前言里,她這樣寫道——
……也許他們確實呼喊過,那為什麼他們的痛苦不曾被認可?事情很快便讓我清楚了,沉默簾子的幕后操縱者是政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甚至美國,都因為某些深深植入二戰的原因,要對這一事件被歷史性忽略負責。在1949年中國的共產主義革命成功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
「中華民國」也沒有,向日本要求真正賠償(如同以色列要求德國那樣),因為這兩家政府竟相要求和日本貿易,並取得對方政治上的承認。而至於美國,面對蘇聯與中國大陸的共產主義威脅,為尋求其過去的敵人日本的友誼和忠誠,也不曾提起此事。於是乎,冷戰的緊張態勢,許可日本逃脫了許多猛烈的鑒定性檢查,而日本戰時的盟國們卻被迫經受過。
張純如卻被自己的這本書所打倒。
在寫作期間,她每天都要接觸到大量的日軍暴行錄,除了文字資料外,還有許多的圖片。她擔心畫面太恐怖了,出版后公共圖書館會拒絕陳列架上,她不得不避重就輕。然而,她自己只能在這恐怖的地獄里日日穿行。她精神上受到很大創傷,常常失眠,突然地憂郁,大把大把地掉頭發……
以致在這本書出版7年之后,世人聽到了她汽車內一聲清脆的槍響。
許多人在得知張純如自殺的消息后,都有一種心被刀片划了一般的感覺。震驚后,無言。
有些日子,我總想着今井武夫下令丟進洞庭湖、可能已爛成湖泥的那挺機槍。
我還揣摩起張純如女士自擊前多少感喟中肯定有某種蒼涼的神思與心境……
於是,便有了本書的元點;
如同文化是一切歷史的發生元點是一切歷史走向的編碼,是歷史被剝開一層層皮相后的精髓。
我的文字將關注於中國與日本——在世界范圍內,彼此文化的相通性如此強烈,而差異性又如此鮮明的兩個國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