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衙禁軍指的是屯駐於宮城以北,以保衛皇帝和皇家為主要職責的皇帝私兵。有關唐前期北衙禁軍的狀況,以前學者囿於材料的限制而較少措意。本文在大量掌握新史料的基礎上,以時間為基本線索,勾勒北衙禁軍發展的幾個階段,並具體研究每個階段禁軍的特點和職能。
北衙禁軍是伴隨着唐初軍隊國家化的完成而出現的,是皇帝私人需求凸顯的產物。真正意義上的北衙禁軍形成於貞觀十二年,以招募制和私屬化為基本特色,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唐前期北衙禁軍發展的整體思路。
高宗、武則天兩朝羽林軍的建立和官署的完善使北衙禁軍在建制上脫離南衙十二衛,這種走向與同時期「關中本位政策」的瓦解以及皇權的強化緊密相連。這一時期,北衙禁軍開始大規模消解府兵的職任和人員,在中央宿衛方面承擔了主要角色。
羽林軍內部的一個獨立分支——百騎是與皇帝私人關系更為密切的武裝力量。它在武則天以后崇重內廷的氛圍中迅速發展為千騎、萬騎。唐隆政變后,立功萬騎取得功臣封號,形成「唐元集團」的勢力,極大地影響了玄宗一朝禁軍系統的格局。開元后期,萬騎演變成為建制完備的龍武軍,同時形成內部遷轉機制。與此同時,宦官統領的內飛龍兵崛起,以皇帝為核心的分層防務體制形成。
玄宗時代,北衙禁軍向內廷迅速靠攏,在若干方面形成類似於宦官的制度,宦官和禁軍的關系也日益密切。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准內廷體制」的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是禁軍將士社會身份的下降與對國家公共生活影響力的縮小,這也是同時期理性政治發展的產物。
在整個唐前期,與北衙禁軍的發展壯大同步的是府兵制的衰落與瓦解。在禁軍的發展過程中,府兵不斷被吸納進來,從而在人員和職任上都實現了禁衛合流,北衙禁軍同時成為府兵制瓦解的因子和出路。
北衙禁軍的出現是唐朝針對府兵制本質發生變化,府兵親密程度下降問題做出的回應,其發展則是逐步擺脫南衙影響,向內廷化演進的過程,這一演進到玄宗開元后期臻於成熟。但是,成熟的制度也孕育着它的反面,宦官干軍、兵驕將墮等政治痼疾已露端倪二皇帝為了讓自己不受制於權臣所采取的措施最終卻導致皇帝受制於家奴,這真是一個歷史的悖論。
-
人行道王國
$417 -
美國黑室:諜海風雲
$192 -
馬島戰爭:阿根廷為福克蘭群島而戰
$469 -
艦船科普叢書:潛艇
$418 -
一本書看懂槍械百年史:從無煙火藥到理想單兵戰鬥武器
$417 -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日本陸軍
$449 -
美軍武器大全(圖鑒版)
$256 -
巴巴羅薩脫軌(第一卷):斯摩棱斯克交戰
$991 -
戰略:拜占庭時代的戰術、戰法和將道
$417 -
戰爭論(1-3 全三冊)
$576 -
萊特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海空戰
$324 -
歐羅巴計畫:歐洲拯救行動
$271 -
日俄海戰1904-1905:第2太平洋艦隊的末路
$834 -
俄羅斯武器大全(圖鑒版)
$235 -
爭霸戰爭、統一戰爭 : 十九世紀軍服、徽標、武器 圖解百科
$887 -
薛將軍精解《孫子兵法》
$512 -
英國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圖傳(1916—1941)
$1,095 -
戰爭狂想者:揭秘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
$355 -
解密239座太原碉堡的歷史檔案
$251 -
美國國家安全局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