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世界公認的偉大著作之一,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後來人為了這本書,發展出研究紅樓夢學問(簡稱紅學)的作家。本書是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紅學研究的經典之作,也是「新紅學派」的代表作之一,著重對《紅樓夢》的風格和後三十回《紅樓夢》之原貌等紅學基本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索,是廣大《紅樓夢》愛好者、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必備讀物。
俞平伯是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紅學家,他於1923年發表的《紅樓夢辨》一文,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分析論證了《紅樓夢》後四十回非屬曹雪芹原著而系出自高鶚偽續,並對後四十回有很嚴厲的批評。此文與胡適的《紅樓夢考證》一樣,是新紅學的開山之作,新紅學的學術地位從此得以確立。1953年9月,俞平伯把他在30年前寫的《紅樓夢辨》稍經修改,易名為《紅樓夢研究》再次出版,不料竟然因此陷入政治風波。而此書也因此紅學史及至中國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重要而獨特的地位。此次出版,配以精美插圖200幅,以便讀者更好地領略大師經典的風采。
目錄
前言
自序
論續書的不可能
辨後四十回底回目非原有
高鶚續書底依據
後四十回底批評
高本戚本大體的比較
作者底態度
紅樓夢的風格
紅樓夢地點問題底商討
八十回後的紅樓夢
論秦可卿之死
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
前八十回紅樓夢原稿殘缺的情形
後三十回的紅樓夢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圖說
紅樓夢正名
紅樓夢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
附錄
紅樓夢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點比較
讀紅樓夢隨筆二則
樂知兒語說《紅樓》
自序
論續書的不可能
辨後四十回底回目非原有
高鶚續書底依據
後四十回底批評
高本戚本大體的比較
作者底態度
紅樓夢的風格
紅樓夢地點問題底商討
八十回後的紅樓夢
論秦可卿之死
所謂「舊時真本紅樓夢」
前八十回紅樓夢原稿殘缺的情形
後三十回的紅樓夢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圖說
紅樓夢正名
紅樓夢第一回校勘的一些材料
附錄
紅樓夢脂本(甲戌)戚本程乙本文字上的一點比較
讀紅樓夢隨筆二則
樂知兒語說《紅樓》
序
一九二一年四月到七月之間,我和顧頡剛先生通信討論《紅樓夢》,興致很好。得到頡剛底鼓勵,於次年二月至七月間陸續把這些材料整理寫了出來,共三卷七十篇,名曰《紅樓夢辨》,於一九二三年四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經過了二十七個年頭,這書並未再版,現在有些人仙樂要找這書,很不容易,連我自己也只剩得一本了。
這樣說起來,這書底運道似乎很壞,卻也不必盡然。它底紙版,我方且暗暗地欣幸著呢,因出版不久,我就發覺了若干的錯誤,假如讓它再版三版下去,豈非謬種流傳,如何是好。所以在《修正紅樓夢的一個楔子》一文末尾說,(見一九二八年出版的《雜拌》一一一頁)「破笤帚可以擲在壁角落里完事。文字流布人間的,其挺身而出卻不如此的易易,奈何。」
讀者當然要問,錯誤在什麽地方?話說來很長,大約可分兩部分,(一)本來的錯誤,(二)因發見新材料而證明出來的錯誤。各舉一事為例。第一個例:如中卷第八篇《紅樓夢年表》曹雪芹底生卒年月必須改正不成問題,但原來的編制法根本就欠妥善,把曹雪芹底生平跟書中賈家的事情攪在一起,未免體例太差。《紅樓夢》至多,是自傳性質的小說,不能把它徑作為作者的傳記行狀看啊。第二個例:我在有正戚本評注中發見有所謂「後三十回的紅樓夢」,卻想不到這就是散佚的原稿,誤以為較早的續書。那時候材料實在不夠,我的看法或者可以原諒,不過無論如何後來發見兩個脂硯齋評本,已把我的錯誤給證明了。
錯誤當然要改正,但改正又談何容易。我抱這個心願已二十多年了。最簡單的修正也需要材料,偏偏材料不在我手邊,而且所謂脂硯齋評本也還沒有經過整理,至於《紅樓夢》本身底疑問,使我每每發生誤解的,更無從說起。我嘗謂這書在中國文壇上是個「夢魘」,你越研究便越覺胡塗。別的小說底研究,不發生什麽學,而談《紅樓夢》的便有個諢名叫「紅學」。雖文人游戲之談卻也非全出偶然,這兒自然不暇細談,姑舉最習見的一條以明其余。
《紅樓夢》底名字一大串,作者的姓名也一大串,這不知怎麽一回事?依脂硯齋甲戌本之文,書名五個:《石頭記》,《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人名也是五個:空空道人改名為情僧,(道士忽變和尚,也很奇怪。)孔梅溪,吳玉峰,曹雪芹,脂硯齋。(脂硯齋評書者,非作者,不過上邊那些名字,書上本不說他們是作者。)一部書為什麽要這許多名字?這些異名,誰大誰小,誰真誰假,誰先誰後,代表些什麽意義?以作者論,這些一串的名字都是雪芹底化身嗎?還確實有其人?就算我們假定,甚至於我們證明都是曹雪芹底筆名,他又為什麽要頑這「一氣化三清」底把戲呢?我們當然可以說他文人狡獪,但這解釋,您能覺得圓滿而愜意嗎?從這_一點看,可知《紅樓夢》的的確確不折不扣,是第一奇書,像我們這樣凡夫,望洋興嘆,從何處去下筆呢!下筆之後假如還要修正,那就將不勝其修正,何如及早藏拙之為佳。
最後,我也沒機會去修改這《紅樓夢辨》,因它始終沒得到再版底機會哩。
現在好了,光景變得很樂觀。我得到友人文懷沙先生熱情的鼓勵。近來又借得脂硯齋庚辰評本石頭記。棠棣主人也同意我把這書修正後重新付刊。除根本的難題懸著,由於我底力薄,暫不能解決外,在我真可謂因緣具足非常僥幸了。我就把舊書三卷,有的全刪,有的略改,並為上中兩卷。其下卷有一篇是一九四八發表的,其余都是零碎的近作。《後三十回的紅樓夢》篇名雖同舊書,卻完全改寫過,所以也算他新篇。共得三卷十六篇。原名《紅樓夢辨》,辨者辨偽之意,現改名《紅樓夢研究》,取其較通行,非敢輒當研究之名,我底《紅樓夢》研究也還沒有起頭呢。
一九五○年十二月,俞平伯序於北京。
這樣說起來,這書底運道似乎很壞,卻也不必盡然。它底紙版,我方且暗暗地欣幸著呢,因出版不久,我就發覺了若干的錯誤,假如讓它再版三版下去,豈非謬種流傳,如何是好。所以在《修正紅樓夢的一個楔子》一文末尾說,(見一九二八年出版的《雜拌》一一一頁)「破笤帚可以擲在壁角落里完事。文字流布人間的,其挺身而出卻不如此的易易,奈何。」
讀者當然要問,錯誤在什麽地方?話說來很長,大約可分兩部分,(一)本來的錯誤,(二)因發見新材料而證明出來的錯誤。各舉一事為例。第一個例:如中卷第八篇《紅樓夢年表》曹雪芹底生卒年月必須改正不成問題,但原來的編制法根本就欠妥善,把曹雪芹底生平跟書中賈家的事情攪在一起,未免體例太差。《紅樓夢》至多,是自傳性質的小說,不能把它徑作為作者的傳記行狀看啊。第二個例:我在有正戚本評注中發見有所謂「後三十回的紅樓夢」,卻想不到這就是散佚的原稿,誤以為較早的續書。那時候材料實在不夠,我的看法或者可以原諒,不過無論如何後來發見兩個脂硯齋評本,已把我的錯誤給證明了。
錯誤當然要改正,但改正又談何容易。我抱這個心願已二十多年了。最簡單的修正也需要材料,偏偏材料不在我手邊,而且所謂脂硯齋評本也還沒有經過整理,至於《紅樓夢》本身底疑問,使我每每發生誤解的,更無從說起。我嘗謂這書在中國文壇上是個「夢魘」,你越研究便越覺胡塗。別的小說底研究,不發生什麽學,而談《紅樓夢》的便有個諢名叫「紅學」。雖文人游戲之談卻也非全出偶然,這兒自然不暇細談,姑舉最習見的一條以明其余。
《紅樓夢》底名字一大串,作者的姓名也一大串,這不知怎麽一回事?依脂硯齋甲戌本之文,書名五個:《石頭記》,《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人名也是五個:空空道人改名為情僧,(道士忽變和尚,也很奇怪。)孔梅溪,吳玉峰,曹雪芹,脂硯齋。(脂硯齋評書者,非作者,不過上邊那些名字,書上本不說他們是作者。)一部書為什麽要這許多名字?這些異名,誰大誰小,誰真誰假,誰先誰後,代表些什麽意義?以作者論,這些一串的名字都是雪芹底化身嗎?還確實有其人?就算我們假定,甚至於我們證明都是曹雪芹底筆名,他又為什麽要頑這「一氣化三清」底把戲呢?我們當然可以說他文人狡獪,但這解釋,您能覺得圓滿而愜意嗎?從這_一點看,可知《紅樓夢》的的確確不折不扣,是第一奇書,像我們這樣凡夫,望洋興嘆,從何處去下筆呢!下筆之後假如還要修正,那就將不勝其修正,何如及早藏拙之為佳。
最後,我也沒機會去修改這《紅樓夢辨》,因它始終沒得到再版底機會哩。
現在好了,光景變得很樂觀。我得到友人文懷沙先生熱情的鼓勵。近來又借得脂硯齋庚辰評本石頭記。棠棣主人也同意我把這書修正後重新付刊。除根本的難題懸著,由於我底力薄,暫不能解決外,在我真可謂因緣具足非常僥幸了。我就把舊書三卷,有的全刪,有的略改,並為上中兩卷。其下卷有一篇是一九四八發表的,其余都是零碎的近作。《後三十回的紅樓夢》篇名雖同舊書,卻完全改寫過,所以也算他新篇。共得三卷十六篇。原名《紅樓夢辨》,辨者辨偽之意,現改名《紅樓夢研究》,取其較通行,非敢輒當研究之名,我底《紅樓夢》研究也還沒有起頭呢。
一九五○年十二月,俞平伯序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