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鷹,生於一八九九年,卒於一九六六年。現代詩人、作家、傑的書畫家。初名式、嬰,以字行,號鳧公、有法翁、有發學人、孤雲、寂娛行者、寂娛學人、忍墨學人等,齋號就懦軒、玄隱廬、忍墨書堂、隋經室、雙松堂、歲星樓、拙效室等,安徽懷寧人。畢於交通大學。早年專攻古詩文,舊體詩詞,極為典雅。著有《玄隱詩抄》、《隱刊》(被改編、攝制成電影《春水情波》,由胡蝶主演)、《人海微瀾》、《生還》、《稚瑩》、《殘羽》等風靡一時。
《書譜》孫過庭撰文並書,款署「垂拱三年(六八七)寫記。」清《石渠寶笈》載:卷高八寸五分,橫二丈八尺七分。凡三百七十行(中已佚十五行)。觀其書法,純系二王古法,筆致時而溫潤,時而堅挺,後半卷愈益姿肆老辣,所謂點畫狼藉,但仍不失法度。後世凡學二王草法者,莫不從探尋蹊徑。此文是著名的古代論書名作,言簡意賅,不蹈空疏,委曲切實,於「執、使、轉、用”闡述尢多精義。無論書法、文章,均是古代一流的名篇。
此潘伯鷹先生臨作。全篇溫潤圓轉面面俱到,始終如一。知是潘先生凝神靜氣時精意之作,晉唐遺風,宛然紙上,是其晚年臨古之代表作也。此帖用紙,非安徽宣紙,也不是毛邊紙、元書紙,疑是伯鷹先生所撰《中國書法簡論》中述及「甚宜筆墨」的東北冬窗紙也。款後未蓋章,臨畢後即贈與著名書畫家范韌庵先生。首頁首行起首章,是筆者補的白,蓋的是趙古泥「老實頭」印,因筆者以為此印無論內容或鐫刻的風格,均與伯鷹先生此臨作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