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朱惠國 @編/著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540413
  • ISBN13:9787532540419
  • 裝訂:406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古今貫通的學術視野,打破文學史研究中長期形成的古代、近代、現代、人為割裂的格局,把近世詞學思想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全面輸理與論述。作者牢牢抓住近世詞學從傳統向現代轉換這一發展主線,探索了轉換的文化動因,揭示了轉換的主要標志,並且別具匠心地選擇了從張惠言到龍榆生、夏承燾、唐圭璋等九位詞學大家,作為二百年來詞學發展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近世詞學思想轉換的歷史軌跡。
 

目錄


前言
上編 經學的滲透與傳統詞學的最後輝煌
第一章 嘉道間學術的大體走向與詞學的演化
第一節 乾嘉漢學的衰落與學派的裂變
第二節 常州詞派產生前的詞學演化方向
第三節 該時期經學與詞學的交叉和部分重合
第二章 「常州學派」與「常州詞派」的相互關系
第一節 常州學派的文學淵源
第二節 張惠言與常州學派主要成員及庄氏家族的關系
第三節 常州學派對常州詞派的影響
第三章 張惠言的理論貢獻與常州詞派的形成
第一節 張惠言的詞學理論
第二節 「常州詞派」的意義與評價
第四章 常州詞派初創時期的詞學思想
第一節 董士錫對張惠言詞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宋翔鳳的經學和詞學
第三節 周濟對常州詞派的理論貢獻
第五章 常州詞派成熟時期的詞學思想
第一節 譚獻對常州詞派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第二節 陳廷焯對常州詞派的貢獻
第三節 這一時期其他詞學家的理論貢獻
第六章 「常」、「浙」兩派的融合與傳統詞學的終結
第一節 「常」、「浙」理論的共源性
第二節 「常」、「浙」互補的現實性
第三節 以「常」為主,融合「浙」派
第四節 傳統詞學的終結
下編 中西文化沖突與現代詞學的確立
第七章 梁啟超的詞學思想及其在詞學現代化轉換中的作用
第一節 梁啟超與他的詞學研究
第二節 梁啟超詞論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梁啟超詞學思想對建立現代詞學的意義和貢獻
第八章 王國維的詞學思想及其在詞學現代化轉換中的作用
第九章 傳統詞學的余波與回響
第十章 「新文化」思潮與詞學的重新整合
第十一章 詞學傳播媒介的變化與現代詞學的確立
第十二章 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對現代同學的貢獻
結語
附錄一:《詞學季刊》所刊文、圖一覽表
附錄二:《同聲月刊》所刊主要詞學論著一覽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惠國同志從事詞學研究多年,學術上多有建樹。近年來協助馬興榮教授編輯《詞學》集刊,工作亦頗為盡責。世紀之初,為了學術更上層樓,他又以不惑之年,克服了諸多實際困難,在職攻讀博士學位,重點研究中國詞學理論。這部《中國近世詞荸思想研究》,便是他的博士學位論文。論文初稿完成后,曾有幸得到校內外多位同行專家的不吝賜教,並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學術著作暨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耶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我和他相識己近二十年|誼蒹師友,自然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承他不棄,執意要我為他的蘄著作序。我自知才疏學淺,岜敢言序,但又盛情難卻,只能把初讀他的論著的點滴感想寫出來,以求教於各位專家與讀者。

《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研究》的一個突出長處,是能以古今貫通的學術視野,打破文學史研究中長期形成的古代、近代、現代、人為割裂的格局,把近世詞學思想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迸行全面的梳理與論述。闡述中作者又能牢牢抓住近世詞學從傳菱向現代轉換這一發展的主線,探索了轉換的文化動因,揭示了莠換的主要標志,並且別具匠心的選擇了從張惠言到龍榆生、夏承燾、唐圭璋等九位詞學大家,作為二百年來詞學發展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近世詞學恩想轉換的歷史軌跡。全書觀點與材料密切結合,宏觀與微觀相濟為用,可謂綱舉目張,發展的脈絡十分清晰。這樣的研究,既使我們對近二肓年的詞學發展具有一以貫之的整體性認識,又使現代詞學這一塊古代文學研究與現代文學研究歷來兩不管的研究盲區,終於得到了應有的關注。這對於中國詞學思想的研究,無疑是一種新的開拓。當然,關於文學史的古今貫通問題,並不是惠國同志的首創。近年來,經過不少有識之士的倡導,似乎已成為研究文學史的一種共識。但我以為以往更多地還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更重要的是進行古今文學貫通研究的實踐。只有通過大量的成功實踐,才能逐步突破長期形成的思惟慣性,以形成新的更符合文學發展實際的研究格局。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惠國同志對中國近世詞學思想發展所作的整體性研究,盡管還只是初步的探索,但對於改進並深化我們的文學史研究,應該說是上種有益的嘗試。

作為傳統向現代轉換的近世詞學思想的最大特征,是新舊並存,中西匯合。惠國同志的論著充分注意到了這種特點,能用比較通達的多元並存、多元互補的學術眼光,來全面評價各種不同傾向的詞學家以及他們的詞學思想。比如,常州詞派在晚清詞壇固然獨領風騷,但作者並沒有把晚清詞學視為常州派的一統天下。論著在充分肯定常州詞派主潮地位的同時,同樣以十分翔實的史料,展示了浙西詞派在晚清詞學發展中的深遠影響。而且還有更多既非常派,又非浙派所能概括的詞學家,他們或兼采浙常,或自出機杼,也都有他們獨到的貢獻。盡管各派詞學,各有主張,各有特色,各具風貌,但他們又都活躍於同一詞壇,多元並存,多元競爭,多元互補,共同構成了晚清詞壇豐富多彩的歷史原生態。惠國同志的論著,對於晚清詞壇這種多元化與復雜性的描述,應當說是比較充分的。又比如,「五四」以后,伴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現代詞學得到蓬勃發展,已明顯成為時代護:主流。但現代詞壇並非一花獨放,仍然呈現出多元並存的格諦i訁坌著以精辟獨到的分析,闡述了「五四」以后詞學思想發展粑!三大走勢。那些固守傳統的舊派詞學家,並沒有因文學的。亘命」而消失詞壇,有時還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活躍,盡管已成七支流,但仍取得了可觀成就。梁啟超、王國維一類新型詞學碌。或新舊交融,或中西合璧,則為詞壇帶來了一種新鮮的空氣,芎力地推動着傳統詞學思想向現代的轉換。以龍榆生、夏承燾、陵圭璋為代表的現代詞學家,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熔鑄傳統學家,刨建現代詞學,成為現代詞學發展的主潮。三類詞家,盡管頌向有別,主張各異,但他們都在現代詞壇多元並存,共同為現啶詞學的建構作出了各自的貢獻。惠國同志的論著,對於現代屁壇的基本格局的論析,也是比較准確的。

文學中的多元並存,既是一種永恆的現象,又從來不會是一凈瞽止的存在。各種流派,各種傾向,各種思潮,各種文類,它們一方面相互矛盾、對立、競爭,另一方面又總是互相吸收、融合、互補。惠國同志的論著,在分析近世詞學流派、詞學思想此消彼矢的歷史過程中,自覺地注意到了這一點。並沒有采用以往那砷只講對立,不講融合的簡單化、絕對化做法,這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以常州詞派與浙西詞派來說,這是清代詞壇兩個各有理論主張,都有大批詞家追隨的重要詞學流派。它們之哥理論上的對峙與競爭,不僅延續時閬長,而且影響也十分深遠。我們以往的研究,總是比較多地強調它們之間的差異與對丘,本書卻獨具只眼,能用較大的篇幅充分揭示浙常兩派在詞學理論上的互補和融合。既深人分析了常州詞派與浙西詞派理論上的共源性,又充分闡述了兩派詞學家互補的現實性,並從剖析兩個詞學流派各自的理論缺陷,以及兩派詞家為完善自身理論而作的努力人手,揭示了融合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歷史必然。最后還列舉代表作家,具體論析了兩派融合的三種類型。作者視野較為開闊,立論也頗為新穎,既注重實證,又富於思辨,把清代詞壇這兩大詞學流派之間相互對立又相互融合的錯綜復雜關系,勾勒得較為全面、也頗為清晰。

學術創新,可能是博士學位論文寫作中的共同追求。無論是選題的新穎,還是理論的創新,或是新方法的運用,對亍學術創新而言,自然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以為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拓寬我們的學術視野,似乎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惠國同志的論著,正是比較好的運用了古今貫逼、多元並存、對立融合的思維方式,來從事近世詞學思想的研究,從而使自己的學術觀念與學術眼光有所更新、有所突破,並初步取得了一點成效,這或許可以給我們以某種啟示。 

二○○五年四月十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