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的主題是國際外交舞台上的談判,全面審視了傳統的談判,以及正在改變當今國際體系的景觀的非傳統行為體和議題。

本書不僅僅是國際談判方面的介紹性讀物,三位作者還構建了一套精密的框架以便於理解國際談判,並提供了詳細的案例研究以及實用技巧。對於從事外交學研究的學者、學生,以及外事工作人員,都是一本極為有用的參考和工具書。

作者簡介:

布里吉特·斯塔奇,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學院國際交流和談判模擬項目(ICONS)研究和訓練顧問,開設了國際談判與比較政治方面的課程。

馬克·波義耳,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政治學教授、全球教育項目共同主任,國際關系佩歐大學研究員和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國際和平與安全麥克阿瑟研究員。

喬納森·維爾肯菲爾德,美國馬里蘭大學政府和政治學系教授、國際發展和沖突管理中心主任,國際交流和談判模擬項目創始人。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廣泛背景中的談判
國際關系中談判
作為高賭注博弈的談判
構建談判
小結
第二章 背景
國際體系
談判特征:一張清單
小結
第三章 參與者
作為談判者的主權國家
非政府行為體
行為體的動力
小結
第四章 利害關系
傳統的議題分析杠架
變化着的國際體系中的議題突顯度
雙層談判
小結
第五章 行動
戰略選擇的模型化
權衡戰略選擇
實施戰略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認清重要趨勢
分析現實世界的實例
美國和伊拉克的長期沖突:在武力和處交間尋求平衡
展望未來
附錄:學生扮演外交官
模擬:學習國際關系的實踐方式
參與ICONS練習:理解其過程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着幾千年的輝煌歷史。然而,近代中國卻一度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一點十分清楚,中國的衰落是在外交方面表現出來的。外交是反映一個國家實力地位的一面鏡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會通過外交體現出來。

當代世界全球化日益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加,非國家行為體的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以來國際關系藉以為基礎的民族國家受到了很大挑戰。這必然要求各國對外交實踐中的方法和技巧,甚至原則做出調整。實踐中的這些變化,要求我們從理論的角度加以總結。

在國際形勢變化的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國外交也出現了新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迅速提升,中國積極、成功地融人了全球化的進程。目前我們和世界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的外交舞台從來沒有這麼大,在世界上的影響也從來沒有這麼深。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看到,隨着中國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時而出現,試圖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干擾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從這個角度來說,隨着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中國外交的任務不是減輕了而是更重了。此外,隨着我們的公民、商品、資本走向世界,領事保護的工作也變得十分緊迫。這些都要求我們加強對當代外交的研究,培養越來越多既了解中國,又了解世界的外交人才,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需要。

我國的現代外交研究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楊振先的《外交學原理》、劉達人的《外交科學概論》等都是早期的著名作品。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着中國的外交研究掀開了新的一頁。周恩來總理對中國的外交學研究十分重視,在1949年11月8日外交部成立大會上,他就明確提出要「把外交學中國化」。198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新設外交學二級學科的要求,並委托外交學院編寫《外交學概論》一書,1997年該書正式出版,這標志着中國外交學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當然,加強外交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關起門來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不可否認,中國在幾千年的對外交往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現代的外交交往中也具有明顯的特色,但是畢竟近代以來世界通行的外交規則肇始於西歐。從17世紀開始,以法國外交家卡利埃、威克福(荷蘭人)等人為代表就開始了對外交業務與技術進行系統的研究,20世紀英國外交家薩道義、尼科爾森等人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研究。近年來,以英國萊斯特大學外交研究中心貝里奇教授為代表,世界各國也出版了許多外交學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些研究對於我們了解世界外交學發展的最新狀況,發展和完善中國的外交學學科具有重要意義。

隨着中國國際交往的深入,外交與國際關系的研究已然成了熱點學科,大量的國際關系學名著得以翻譯出版,相比之下,對外交業務與技術的翻譯工作明顯滯后。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同時也為國內外交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方便,我們選擇翻譯了這套叢書,希望能夠對讀者和中國的外交學研究有所裨益。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