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雖無社會保障的名稱,但卻存在着種種救災備荒、扶貧液晶困、養老扶幼的機構和罐,實際上已發揮了社會保障的作用。與西方早期以基督教會為主從事洗衣盆與慈善事業不同,自古以來中國歷代王朝均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救助看作政府的責任,所以中國古代的社會保障在制度建設方面多有建樹,屢見創新。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不僅時間較早,而且出現了法制化傾向。
本書對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的歷史進行了初步的梳理,尤其是重點考察了明清時期政府制度的社會保障政策、民間社會主持的以社區為中心的慈善事業和宗族面向族內貧困人員所衽的社會救濟。國家政權、民間社會和宗族在衽社會保障、救助社會弱勢人群方面進行互動,形成合力,織就了籠罩城鄉的社會保障網絡,促進了傳統社保障體系的發展。通過對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事業的考察,要以發現中國傳統社會保植根於中國社會深厚的土壤,因時發展,日趨完善。因此,在當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過程中,我們不應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應該從具體國情出發,體現中國特色,而中國古代傳統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成為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