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錄了十篇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總目的順序是依時代先後排列,但從內容來說,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和軍事制度三個層面。這些論文的出版時間,除了勞干的文章是在1945年發表而略早于本論業所訂“五十年來”的界限之外,其余都是半世紀內的作品。勞干為秦漢史史家,尤精于漢簡的校讀考釋,他著作等身,這半世紀來的作品多到無法在此一一列舉,但我們仍然加以選錄,是著眼于《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一文,對于半世紀來台灣史學界的中國制度史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這是本書的選錄標準之一。
以政治制度的研究來說,本書共計選錄五篇論文,佔篇幅之半,主要考慮是這個領域不論從中國史學傳統,或從二十世紀史學研究的重心來看,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五篇論文的篇幅都很長,它們也都著重史料的匯集和分析,一方面反映台灣史學過去半個世紀內重視史料的一個現象,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論文或多或少都參酌的西方社會科學的理論,可以提供歷史研究者參考和討論。
黃清連,台北縣人,1947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玄奘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及遼金元制度與社會史,著有專書《元代戶計制度研究》、《酒與中國文化》等,論文《唐代的雇佣勞動》、《唐代散官試論》、《唐末五代的驚卒》等三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