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本書結合當時的國情與世界形勢,對鄭和下西洋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解讀。傳說古希臘一座高峻的山上,擅長思考的古希臘人用硬朗的希臘文刻下了大思想家修昔底德的一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如此意味深長的舉措向我們表明:人是一種難以真正認清的動物,這種動物太善於朝雲暮雨,反反復復。普通人已是如此,遑論那些影響了歷史和時代的英雄?
英雄對歷史和時代的影響往往是長久的,潛在的,它像一篇結構嚴謹的小說中的一段伏筆,其影響與作用很可能若隱若現地貫穿於所有的章節,這篇小說才會看上去很美,很跌宕。本書所打量的鄭和無疑就是這樣的英雄之一,盡管他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魂歸天堂,但他的影響還在。對一部令人悸動不安的明史而言,他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與異數之一。他屬於他的時代,也屬於我們共有的歷史。歷史終結的地方,生活在繼續。當今天的中國以一種開放的態勢面對世界時,反思鄭和和以他為象征的中國大航海,我們也許將會從這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中轟然洞見那個消失了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心跳與疾病,悵望和歡樂,可能與現實。
目錄
消失的海平線(代序)
第一章船長之死
1.魂歸大海
2.風從古里來
3.兩個靈魂的偶遇
4.生命在海上終結
第二章停滯的帝國
1.乞丐的處世之道
2.一筆豐厚的遺產
3.以穩定的名義
4.禁海,海禁
5.一個農夫和他的田園
第三章 明成祖的醉翁之意
1.皇宮著火了
2.皇帝的隱憂
3.天子守邊
4.南方的陷阱
5.士兵與海盜
6.貿易這塊蛋糕
7.遠方有寶貝
第四章大明皇帝的天真
1.征服
2.皇帝的雅好
3.甜蜜的負擔
4.從歷史中走來的鄭和
5.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第五章天朝的旗幟
1.旅途的插曲
2.希望在悲傷地前進
3.巧妙的示威
4.紛亂的歷史記憶
第六章萬片珊瑚駕海來
1.有朋自海外來
2.比遠方更遠
3.帝國的黃金時代
第七章一場充滿玄機的大火
1.方士的預言
2.沒有預感的死亡
3.脆弱的理想
第八章夕陽下的艦隊
1.在緬懷里憂傷
2.晚年的一縷陽光
3.即將遠行
4.沒有等來的春天
5.支離破碎的歷史
第九章中國發現世界?
1.上帝韻目光
2.振動來自英國
3.危險的假設
第十章悵望千秋
1.一次極大的倒退
2.不可承受之重
3.殘酷的分水嶺
第一章船長之死
1.魂歸大海
2.風從古里來
3.兩個靈魂的偶遇
4.生命在海上終結
第二章停滯的帝國
1.乞丐的處世之道
2.一筆豐厚的遺產
3.以穩定的名義
4.禁海,海禁
5.一個農夫和他的田園
第三章 明成祖的醉翁之意
1.皇宮著火了
2.皇帝的隱憂
3.天子守邊
4.南方的陷阱
5.士兵與海盜
6.貿易這塊蛋糕
7.遠方有寶貝
第四章大明皇帝的天真
1.征服
2.皇帝的雅好
3.甜蜜的負擔
4.從歷史中走來的鄭和
5.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第五章天朝的旗幟
1.旅途的插曲
2.希望在悲傷地前進
3.巧妙的示威
4.紛亂的歷史記憶
第六章萬片珊瑚駕海來
1.有朋自海外來
2.比遠方更遠
3.帝國的黃金時代
第七章一場充滿玄機的大火
1.方士的預言
2.沒有預感的死亡
3.脆弱的理想
第八章夕陽下的艦隊
1.在緬懷里憂傷
2.晚年的一縷陽光
3.即將遠行
4.沒有等來的春天
5.支離破碎的歷史
第九章中國發現世界?
1.上帝韻目光
2.振動來自英國
3.危險的假設
第十章悵望千秋
1.一次極大的倒退
2.不可承受之重
3.殘酷的分水嶺
序
傳說古希臘一座高峻的山上,擅長思考的古希臘人用硬朗的希臘文刻下了大思想家修昔底德的一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如此意味深長的舉措向我們表明:人是一種難以真正認清的動物,這種動物太善於朝雲暮雨,反反復復。普通人已是如此,遑論那些影響了歷史和時代的英雄?
英雄對歷史和時代的影響往往是長久的,潛在的,它像一篇結構嚴謹的小說中的一段伏筆,其影響與作用很可能若隱若現地貫穿於所有的章節,這篇小說才會看上去很美,很跌宕。本書所打量的鄭和無疑就是這樣的英雄之一,盡管他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魂歸天堂,但他的影響還在。對一部令人悸動不安的明史而言,他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與異數之一。他屬於他的時代,也屬於我們共有的歷史。
21世紀和新千年到來之際,美國著名的《生活》雜志做了一個影響全世界的千年人物排行榜,這一百個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入選人物中,中國人只有六個,他們分別是縱橫亞歐大陸的忽必烈,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毛澤東,南宋哲學家朱熹,宋代畫家范寬,《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而排在這五位英雄或大師之前的第一人,則是明代航海家鄭和——他的名聲顯然無法和忽必烈、毛澤東、朱熹和曹雪芹相提並論。
對過於注重現實和物質的當代中國人來講,鄭和離他們似乎真的有些遙遠了,盡管這位中國大航海時代的領軍人物率領那只龐大的艦隊第一次遠涉重洋距今不過六百年(往事如雲煙的歷史,六百年並不算太久)。就在鄭禾口已經隱退為初中歷史課本上的寥寥幾行乏善可陳的說明文字時,西方史學家們卻再一次發現了他的重要——有學者甚至宣稱,鄭和不僅到達過關洲,還到達過澳洲。 破落的世家子弟,去勢的太監,明成祖的親信,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的總指揮,客死他鄉的船長┅┅在鄭和身上,矛盾而又神奇地集合了這樣一些身份,因此看起來他比我們所能想象的還要復雜,還要傳奇——他是一個復雜的傳奇人物。他受命進行的七次下西洋行動,既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回光返照,更是對海洋文明抱著疑,澳心態的中國王朝的極大偶然試探。在他生前,那支帶著最先進的武器和最精莢的瓷器與絲綢的艦隊的每一次遠行,都以聲勢浩大的氣度宣示著一個叫作大明的帝國的繁榮和強大,宣示著古老中國在航海技術上對西方的遙遙領先;在他身後,當他精心繪制的航海圖被一個叫劉大夏的高級官員當作不祥之物付之一炬,當他的衣冠冢漸漸因被人遺忘而芳草萋萋,海岸線長達上萬公里的中國終於迎來了它長達數個世紀之久的停滯與內斂。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講,鄭和更像一道標記,一道歷史的標記,他的存在有利於我們把那段紛亂的,同時也是迷茫的歷史看得稍微清楚一些。
在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五百年的時候,西方許多學者想起了鄭和。東西方文化在互聯網上彼此直接溝通和碰撞的時候,《紐約時報》發表了長篇專文探討鄭和,學者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持續發展了鄭和時代的開放政策和航海探險,那麽,今天的世界將會是什麽樣子?
這注定只是個偽問題,因為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就像包括鄭和在內的所有世人的人生都是現場直播而無法彩排一樣。如果一定要追問這樣的假設,那麽近五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已經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遠離了開放時代,同時也就是遠離了自信和寬容的時代,誰先認可海洋文明,誰就先掌握了歷史的先機。
的確,鄭和沒能像比他晚得多的哥倫布、麥哲倫這些歐洲航海家那樣發現新的商機和新的領地,更沒有能力和機遇把他的豪氣干雲的航海上升到影響帝國觀念的層面,他只是一個受命遠行的船長,像一位稱職的職業經理人在打理別人的公司。鄭和的悲劇在於,他如同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包括他親愛的皇帝陛下——一樣,既不可能相信地圓說而進行環球航海,也不可能把只算政治賬的政治航海拓展到商業和市場的領域。他的艦隊是那樣高大威猛,但也因高大威猛而遠離了人間煙火。與西方相比,注重儒家精神的中國人血液里缺少冒險的因子,鄭和的艦隊幾乎都是在當時已知的航線和海域內謹慎地前行,而他的同行哥倫布、麥哲倫則開辟了前人未曾有過的航線,他們的眼楮第一次看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事物,他們用自己的母語為那些經行的土地和陌生的動植物命名、注冊,直到這些陌生的事物都成為他們和他們的同胞生活的一部分。
一言以蔽之,以哥倫布和麥哲倫為代表的西方大航海時代,有太多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大航海時代所闕如的東西:比如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發現,比如對財富和市場經濟的新觀念,比如對人的價值的認知......而這些東西對歐洲從黑暗的中世紀一步步走向近代文明的曙光無疑有著深刻而內在的關聯。
歷史終結的地方,生活在繼續。當今天的中國以一種開放的態勢面對世界時,反思鄭和和以他為象征的中國大航海,我們也許將會從這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中轟然洞見那個消失了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心跳與疾病,悵望和歡樂,可能與現實┅┅
英雄對歷史和時代的影響往往是長久的,潛在的,它像一篇結構嚴謹的小說中的一段伏筆,其影響與作用很可能若隱若現地貫穿於所有的章節,這篇小說才會看上去很美,很跌宕。本書所打量的鄭和無疑就是這樣的英雄之一,盡管他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魂歸天堂,但他的影響還在。對一部令人悸動不安的明史而言,他是為數不多的亮點與異數之一。他屬於他的時代,也屬於我們共有的歷史。
21世紀和新千年到來之際,美國著名的《生活》雜志做了一個影響全世界的千年人物排行榜,這一百個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入選人物中,中國人只有六個,他們分別是縱橫亞歐大陸的忽必烈,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毛澤東,南宋哲學家朱熹,宋代畫家范寬,《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而排在這五位英雄或大師之前的第一人,則是明代航海家鄭和——他的名聲顯然無法和忽必烈、毛澤東、朱熹和曹雪芹相提並論。
對過於注重現實和物質的當代中國人來講,鄭和離他們似乎真的有些遙遠了,盡管這位中國大航海時代的領軍人物率領那只龐大的艦隊第一次遠涉重洋距今不過六百年(往事如雲煙的歷史,六百年並不算太久)。就在鄭禾口已經隱退為初中歷史課本上的寥寥幾行乏善可陳的說明文字時,西方史學家們卻再一次發現了他的重要——有學者甚至宣稱,鄭和不僅到達過關洲,還到達過澳洲。 破落的世家子弟,去勢的太監,明成祖的親信,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的總指揮,客死他鄉的船長┅┅在鄭和身上,矛盾而又神奇地集合了這樣一些身份,因此看起來他比我們所能想象的還要復雜,還要傳奇——他是一個復雜的傳奇人物。他受命進行的七次下西洋行動,既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回光返照,更是對海洋文明抱著疑,澳心態的中國王朝的極大偶然試探。在他生前,那支帶著最先進的武器和最精莢的瓷器與絲綢的艦隊的每一次遠行,都以聲勢浩大的氣度宣示著一個叫作大明的帝國的繁榮和強大,宣示著古老中國在航海技術上對西方的遙遙領先;在他身後,當他精心繪制的航海圖被一個叫劉大夏的高級官員當作不祥之物付之一炬,當他的衣冠冢漸漸因被人遺忘而芳草萋萋,海岸線長達上萬公里的中國終於迎來了它長達數個世紀之久的停滯與內斂。因此,從這一意義上講,鄭和更像一道標記,一道歷史的標記,他的存在有利於我們把那段紛亂的,同時也是迷茫的歷史看得稍微清楚一些。
在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五百年的時候,西方許多學者想起了鄭和。東西方文化在互聯網上彼此直接溝通和碰撞的時候,《紐約時報》發表了長篇專文探討鄭和,學者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持續發展了鄭和時代的開放政策和航海探險,那麽,今天的世界將會是什麽樣子?
這注定只是個偽問題,因為歷史是不容假設的,就像包括鄭和在內的所有世人的人生都是現場直播而無法彩排一樣。如果一定要追問這樣的假設,那麽近五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已經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遠離了開放時代,同時也就是遠離了自信和寬容的時代,誰先認可海洋文明,誰就先掌握了歷史的先機。
的確,鄭和沒能像比他晚得多的哥倫布、麥哲倫這些歐洲航海家那樣發現新的商機和新的領地,更沒有能力和機遇把他的豪氣干雲的航海上升到影響帝國觀念的層面,他只是一個受命遠行的船長,像一位稱職的職業經理人在打理別人的公司。鄭和的悲劇在於,他如同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包括他親愛的皇帝陛下——一樣,既不可能相信地圓說而進行環球航海,也不可能把只算政治賬的政治航海拓展到商業和市場的領域。他的艦隊是那樣高大威猛,但也因高大威猛而遠離了人間煙火。與西方相比,注重儒家精神的中國人血液里缺少冒險的因子,鄭和的艦隊幾乎都是在當時已知的航線和海域內謹慎地前行,而他的同行哥倫布、麥哲倫則開辟了前人未曾有過的航線,他們的眼楮第一次看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事物,他們用自己的母語為那些經行的土地和陌生的動植物命名、注冊,直到這些陌生的事物都成為他們和他們的同胞生活的一部分。
一言以蔽之,以哥倫布和麥哲倫為代表的西方大航海時代,有太多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大航海時代所闕如的東西:比如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與發現,比如對財富和市場經濟的新觀念,比如對人的價值的認知......而這些東西對歐洲從黑暗的中世紀一步步走向近代文明的曙光無疑有著深刻而內在的關聯。
歷史終結的地方,生活在繼續。當今天的中國以一種開放的態勢面對世界時,反思鄭和和以他為象征的中國大航海,我們也許將會從這些歷史的蛛絲馬跡中轟然洞見那個消失了的時代——那個時代的心跳與疾病,悵望和歡樂,可能與現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