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是國內外關於中國飛天藝術的第一部研究專著。飛天,原意指「飛行空中之天人」,在佛教美術中,多指以歌舞香花等供養諸佛菩薩之飛行天人。在佛經里,天人出現的場合,多半是對諸佛的成道、誓願,或弘法事跡的贊嘆與供養。
全書分四個部分,第一章追溯飛天藝術形象的來源,從印度、希臘、中國本土三個方面剖析飛天藝術的來源及其演進軌跡;第二章對其中存有飛天壁畫、雕塑等形象的中國現存石窟逐個加以陳述,涉及新疆各石窟、敦煌石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等14個洞窟,概括了飛天形象的分布、特點、演變,將這一時期飛天形象的中國化進程描述的十分清晰;第三章闡釋飛天藝術的美學價值對飛天藝術進行審美關照;第四章總結國內外關於飛天藝術的研究情況,涉及飛天藝術的再發現,敦煌石窟藏經洞的發現及文物的流散等。全書對飛天藝術的分析全面,陳述清楚,敘事翔實,並配有近400幀彩色圖片,極具欣賞和閱讀價值。
目錄
第一章 源出多門 融匯中西——飛天藝術溯源
一、印度佛教中的護法神
二、希臘神話中的天使
三、中國道教中的羽人
附、蓮花化生飛天
第二章 繽紛幻化 滿壁風動——飛天藝術形象
一、龜茲石窟的飛天
(一)、克孜爾石窟的飛天
(二)、庫木吐拉石窟的飛天
(三)、克孜爾尕哈石窟的飛天
(四)、森木撒姆石窟的飛天
(五)、瑪扎伯哈石窟的飛天
二、高昌石窟的飛天
三、敦煌石窟的飛天
(一)、十六國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二)、北魏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三)、西魏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四)、北周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五)、隋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六)、唐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七)、五代至元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四、雲岡石窟的飛天
五、龍門石窟的飛天
六、麥積山石窟的飛天
七、炳靈寺石窟的飛天
八、鞏縣石窟寺的飛天
九、響堂山石窟的飛天
十、青州龍興寺的飛天
十一、 大足石窟的飛天
十二、 西湖石窟的飛天
十三、 麗江白沙寺的飛天
十四、 西藏寺院的飛天
第三章 宇宙詩心 人間舞魂——飛天藝術審美
一、飛天:「優美」的化身
二、飛天:線的韻律美感
三、飛天:飛動的舞魂
四、飛天:作為藝術符號
第四章 俯仰往還 心匠自得——飛天藝術研究
一、西方劫奪中飛天的重新發現
二、飛天藝術研究之濫觴
三、漸入佳境的飛天藝術研究
主要參考、征引書目
後記
一、印度佛教中的護法神
二、希臘神話中的天使
三、中國道教中的羽人
附、蓮花化生飛天
第二章 繽紛幻化 滿壁風動——飛天藝術形象
一、龜茲石窟的飛天
(一)、克孜爾石窟的飛天
(二)、庫木吐拉石窟的飛天
(三)、克孜爾尕哈石窟的飛天
(四)、森木撒姆石窟的飛天
(五)、瑪扎伯哈石窟的飛天
二、高昌石窟的飛天
三、敦煌石窟的飛天
(一)、十六國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二)、北魏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三)、西魏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四)、北周時期敦煌石窟的飛天
(五)、隋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六)、唐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七)、五代至元代敦煌石窟的飛天
四、雲岡石窟的飛天
五、龍門石窟的飛天
六、麥積山石窟的飛天
七、炳靈寺石窟的飛天
八、鞏縣石窟寺的飛天
九、響堂山石窟的飛天
十、青州龍興寺的飛天
十一、 大足石窟的飛天
十二、 西湖石窟的飛天
十三、 麗江白沙寺的飛天
十四、 西藏寺院的飛天
第三章 宇宙詩心 人間舞魂——飛天藝術審美
一、飛天:「優美」的化身
二、飛天:線的韻律美感
三、飛天:飛動的舞魂
四、飛天:作為藝術符號
第四章 俯仰往還 心匠自得——飛天藝術研究
一、西方劫奪中飛天的重新發現
二、飛天藝術研究之濫觴
三、漸入佳境的飛天藝術研究
主要參考、征引書目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