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達照法師將《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這一文獻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做了一個徹底的清理,並在清理文獻的基礎上,對《金剛經贊》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
《金剛經贊》以唯識思想為中心,展開一系列大乘佛法思想的解說與歸納。把唯識思想和般若思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空」、「有」之爭的調和者。對唯識思想的把握程度極為深入,大凡主要思想的人生觀、世界觀、宗教觀,以及唯識宗的修學順序、證位次第等等,都作了具體明確的概括。對禪宗的各種修行方法及歷來不同禪法觀念,也具有「融合」傾向。圍繞般若思想的作品,在禪法思想上也更多一些體現了般若無所得的觀念。具有天台、三論等宗的主要思想,同時還引用了《法華經》、《維摩經》等流行比較廣的大乘經典,體現出了學以致用的治學精神。是盛唐時期大乘佛教思想的圓融無礙者。不僅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而且具有各宗的思想,又有自己明確的思想立場。本書還引用了一些佛陀的本生故事、典故以及佛教史上的人物等等,生動有趣。表現出了宗派興盛時期的特色。
作者簡介:
達照,1972年出生於浙江文成,1989年於本縣七甲寺依了識長老出家,1992年禮寶華山茗山大和尚受具,1999年獲得密宗代師灌頂資格。先後在福州鼓山佛學班、南京棲霞山佛學院、中國佛學院就讀,2001年6月通過中國佛學院研究生論文答辯,獲佛學碩士學位。現任浙江普陀山佛學院講師。發表《金剛經相關的懺法初探》等論文十余篇,散文、詩歌數十首。
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資料綜述
一、原始資料
二、相關資料
三、研究資料
第二節 研究史的回顧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金剛經贊》源流及作者、年代考
第一節 早期諸本
一、伯2039號背《金剛經贊》
(一)關於「七義句」的考察
(二)《金剛經贊》與《彌勒菩薩偈頌》的關系
(三)關於「一大阿僧(礻氏)」一贊的考察
(四)關於「施寶如沙數」一贊的考察
二、俄弗323號《金剛經贊》
(一)「十八住處」的對比考察
(二)經文起訖「從…至…」的對比考察
(三)加入「十八住處」及經文起訖
「從……至……」的意義
三、伯2277號《金剛經贊》
四、小結
第二節 中期諸本
一、《金剛經注頌釋》
二、斯4105號《金剛經頌》
三、小結
第三節 后期諸本
一、伯3325號《傅大士頌》
(一)《序》的考察
(二)智者五頌的分析
二、上圖004號等《傅大士頌》
三、《房山石經》中的《梁朝傅大士夾頌金剛經》
(一)智者十五頌的考察
(二)「法眼禪師四頌」的分析
(三)關於「為」字的發音
(四)關於「奉請八金剛」的小注
四、后世流傳的《傅大士頌》
(一)《金剛經注解》中的傅大士和智者禪師頌
1、關於「傅大士頌」
2、關於「智者禪師頌」
(二)《金剛經宗通》中的「傅大士頌」
(三)國外流傳的《傅大士頌》
(四)《傅大士頌》的現代流傳
五、小結
第四節 《金剛經贊》的作者及年代
一、作者
(一)創作者
(二)附會者
(三)補述者
二、年代
(一)創作年代
(二)演變為《傅大士頌》的年代
結論
第三章 《金剛經贊》思想研究
第一節 唯識思想
第二節 禪法思想
第三節 其它思想
第四章 《金剛經贊》中的本生故事、典故及歷史人物
第一節 《金剛經贊》中的本生故事
第二節 《金剛經贊》中的典故
第三節 《金剛經頌》中的歷史人物
結論
附錄
《金剛經贊》校勘
一、《金剛經贊》一卷
二、《金剛經贊》
三、《金剛經贊》
四、《金剛經注頌釋》
五、《金剛經頌》
六、《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七、《梁 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八、《梁朝傅大士夾頌金剛經》
后記
參考文獻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資料綜述
一、原始資料
二、相關資料
三、研究資料
第二節 研究史的回顧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章 《金剛經贊》源流及作者、年代考
第一節 早期諸本
一、伯2039號背《金剛經贊》
(一)關於「七義句」的考察
(二)《金剛經贊》與《彌勒菩薩偈頌》的關系
(三)關於「一大阿僧(礻氏)」一贊的考察
(四)關於「施寶如沙數」一贊的考察
二、俄弗323號《金剛經贊》
(一)「十八住處」的對比考察
(二)經文起訖「從…至…」的對比考察
(三)加入「十八住處」及經文起訖
「從……至……」的意義
三、伯2277號《金剛經贊》
四、小結
第二節 中期諸本
一、《金剛經注頌釋》
二、斯4105號《金剛經頌》
三、小結
第三節 后期諸本
一、伯3325號《傅大士頌》
(一)《序》的考察
(二)智者五頌的分析
二、上圖004號等《傅大士頌》
三、《房山石經》中的《梁朝傅大士夾頌金剛經》
(一)智者十五頌的考察
(二)「法眼禪師四頌」的分析
(三)關於「為」字的發音
(四)關於「奉請八金剛」的小注
四、后世流傳的《傅大士頌》
(一)《金剛經注解》中的傅大士和智者禪師頌
1、關於「傅大士頌」
2、關於「智者禪師頌」
(二)《金剛經宗通》中的「傅大士頌」
(三)國外流傳的《傅大士頌》
(四)《傅大士頌》的現代流傳
五、小結
第四節 《金剛經贊》的作者及年代
一、作者
(一)創作者
(二)附會者
(三)補述者
二、年代
(一)創作年代
(二)演變為《傅大士頌》的年代
結論
第三章 《金剛經贊》思想研究
第一節 唯識思想
第二節 禪法思想
第三節 其它思想
第四章 《金剛經贊》中的本生故事、典故及歷史人物
第一節 《金剛經贊》中的本生故事
第二節 《金剛經贊》中的典故
第三節 《金剛經頌》中的歷史人物
結論
附錄
《金剛經贊》校勘
一、《金剛經贊》一卷
二、《金剛經贊》
三、《金剛經贊》
四、《金剛經注頌釋》
五、《金剛經頌》
六、《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七、《梁 朝傅大士頌金剛經》
八、《梁朝傅大士夾頌金剛經》
后記
參考文獻
序
達照是1998年中國佛學院的本科畢業生。按照中國佛學院的安排,1998年秋季起跟從我學習研究生課程,專攻佛教文獻學。我與達照,名為師生,實際上可說是忘年交。從達照身上,我看到解行相應的僧人風范,也看到中國佛教的希望。
本書是達照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擴充。畢業論文的題目是我給的,當時的想法,是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諸異本作一個清理。《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屬於藏外佛教文獻,自形成后,一直在民間流傳。宋代以后出現的多種關於《金剛經》的集解,都將它作為注解之一收入。有關情況,可以參見本書的第一章第一節。或者由於這類集解的流行,《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單行本反而逐漸湮沒。上個世紀20年代,日本矢吹慶輝在英國圖書館收藏的郭煌遺書中尋找未入藏典籍,發現其中保存着《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單行本,如獲至寶,收入他的《鳴沙余韻》。其后,日本編纂出版《大正藏》時,特意在第85卷設立「古逸部」,收入郭煌等地發現的歷代大藏經未收古逸典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被列為古逸部之首。由於一直在藏外流傳,所以該《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有多種異本出現,而《大正藏》所收只是其中的一種,不能反映該文獻的全貌,應該重新加以整理。再說,佛教典籍在流通過程中出現異本,這屬於佛教文獻學應該研究的重要現象。前此,《藏外佛教文獻》已經整理發表了若干種異本佛典,如《天公經》、《佛母經》、《華嚴十惡品經》等。我希望通過《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整理,把佛典異本演化的研究向前推進一步。
此外,郭煌遺書《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被發現后,引起學者持久的興趣,百年來研究一直在進行。已經發表 成果,既有一般的學術論文,也有學位論文。最近的成果,則有四川大學張勇先生的研究,后納入作者的博士論文《傅大士研究》。從總體看,新的資料雖然不斷被發現,但新的突破卻非常有限。幾十年來,研究者的結論始終局限在這部著作是后人托名之作。但到底是何人所作,什麼時候所作,就所說紛紜,莫衷一是了。至於《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思想,則很少有人涉及。所以,我也希望達照的研究不要局限在所謂的「書皮之學」,即不僅要做傳本、作者的考證,也要對該文獻的思想傾向作一個深入的研究。
但坦率地說,達照研究后最終得到的成果之大,出於我的意外。
首先,他在郭煌遺書中發現了一批以前不為人們所注意的新資料,從而證明早在《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出現以前,已經出現了一種名為《金剛經贊》的文獻。該文獻是根據無著所造《金剛般若論》科判中的「七義句」創作的,創作者應該是一個深受唯識思想影響的僧人。該文獻本來以偈頌的形式單獨流傳,但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其他人改造,從而出現諸多異本。包括加入天台思想、用無著的「十八住處」統攝全部偈頌、以及將偈頌與《金剛經》經文相配等等。其后,又出現對該《金剛經贊》的注釋,並產生將「贊」改稱為「頌」的傾向。最后,大約在公元822年至831年之間,有人將該《金剛經贊》改名為《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並編纂了所謂傅大士拍板唱經歌的故事。《梁 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產生后,又經過若干演變,出現了不同的異本。達照根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將從《金剛經贊》到《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整個演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並整理出八種互有異同的傳本。這一工作,完全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因把眼光僅僅集中在《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這一文本本身,從而造成的局限,在更廣大的范圍內,將這一文獻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作了一個徹底的清理。
其次,在本文清理的基礎上,達照對《金剛經贊》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主張該文獻以「唯識思想」為中心,涉及到唯識無境、唯識三性、五重唯識觀、唯識修道五位、唯識熏習說等唯識的基本理論。同時也具有濃厚的禪法思想以及其它大乘佛教的思想。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該文獻是宗派佛教興盛時期的產物。將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
最后,作者還對文獻中涉及的本生故事、典故與歷史人物作了專題研究。
總之,達照在廣泛掌握原始資料的前提下,在繼承百年來學術界對《梁朝傅大士金剛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書皮」與「內涵」兩個方面地突破了前人的研究水平,其工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就一部文獻而言,考證與研究的工作能夠做到這一程度,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但達照本書的意義並不局限在此。
……
本書是達照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擴充。畢業論文的題目是我給的,當時的想法,是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諸異本作一個清理。《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屬於藏外佛教文獻,自形成后,一直在民間流傳。宋代以后出現的多種關於《金剛經》的集解,都將它作為注解之一收入。有關情況,可以參見本書的第一章第一節。或者由於這類集解的流行,《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單行本反而逐漸湮沒。上個世紀20年代,日本矢吹慶輝在英國圖書館收藏的郭煌遺書中尋找未入藏典籍,發現其中保存着《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單行本,如獲至寶,收入他的《鳴沙余韻》。其后,日本編纂出版《大正藏》時,特意在第85卷設立「古逸部」,收入郭煌等地發現的歷代大藏經未收古逸典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被列為古逸部之首。由於一直在藏外流傳,所以該《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有多種異本出現,而《大正藏》所收只是其中的一種,不能反映該文獻的全貌,應該重新加以整理。再說,佛教典籍在流通過程中出現異本,這屬於佛教文獻學應該研究的重要現象。前此,《藏外佛教文獻》已經整理發表了若干種異本佛典,如《天公經》、《佛母經》、《華嚴十惡品經》等。我希望通過《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整理,把佛典異本演化的研究向前推進一步。
此外,郭煌遺書《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被發現后,引起學者持久的興趣,百年來研究一直在進行。已經發表 成果,既有一般的學術論文,也有學位論文。最近的成果,則有四川大學張勇先生的研究,后納入作者的博士論文《傅大士研究》。從總體看,新的資料雖然不斷被發現,但新的突破卻非常有限。幾十年來,研究者的結論始終局限在這部著作是后人托名之作。但到底是何人所作,什麼時候所作,就所說紛紜,莫衷一是了。至於《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思想,則很少有人涉及。所以,我也希望達照的研究不要局限在所謂的「書皮之學」,即不僅要做傳本、作者的考證,也要對該文獻的思想傾向作一個深入的研究。
但坦率地說,達照研究后最終得到的成果之大,出於我的意外。
首先,他在郭煌遺書中發現了一批以前不為人們所注意的新資料,從而證明早在《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出現以前,已經出現了一種名為《金剛經贊》的文獻。該文獻是根據無著所造《金剛般若論》科判中的「七義句」創作的,創作者應該是一個深受唯識思想影響的僧人。該文獻本來以偈頌的形式單獨流傳,但在流傳的過程中被其他人改造,從而出現諸多異本。包括加入天台思想、用無著的「十八住處」統攝全部偈頌、以及將偈頌與《金剛經》經文相配等等。其后,又出現對該《金剛經贊》的注釋,並產生將「贊」改稱為「頌」的傾向。最后,大約在公元822年至831年之間,有人將該《金剛經贊》改名為《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並編纂了所謂傅大士拍板唱經歌的故事。《梁 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產生后,又經過若干演變,出現了不同的異本。達照根據目前收集到的資料,將從《金剛經贊》到《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整個演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並整理出八種互有異同的傳本。這一工作,完全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因把眼光僅僅集中在《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這一文本本身,從而造成的局限,在更廣大的范圍內,將這一文獻演變發展的來龍去脈作了一個徹底的清理。
其次,在本文清理的基礎上,達照對《金剛經贊》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主張該文獻以「唯識思想」為中心,涉及到唯識無境、唯識三性、五重唯識觀、唯識修道五位、唯識熏習說等唯識的基本理論。同時也具有濃厚的禪法思想以及其它大乘佛教的思想。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該文獻是宗派佛教興盛時期的產物。將對《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
最后,作者還對文獻中涉及的本生故事、典故與歷史人物作了專題研究。
總之,達照在廣泛掌握原始資料的前提下,在繼承百年來學術界對《梁朝傅大士金剛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書皮」與「內涵」兩個方面地突破了前人的研究水平,其工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就一部文獻而言,考證與研究的工作能夠做到這一程度,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但達照本書的意義並不局限在此。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