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剛剛逝去的「20世紀」 作總結,似乎是今日中國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崛起於艱難之際、致力於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中國人來說,20世紀既災難深重,又生機勃勃。時過境遷,不管是「災難」還是「生機」,其蘊涵的酸甜苦辣,都將成為後人咀嚼回味的不可或缺的「歷史文化遺產」。
與書齋里的宏論不同,本叢書希望溝通專家學識與大眾趣味,借「讀書」回顧先輩的足跡,豐富當代人的精神感受與歷史意識,
故關鍵在於「同情之理解」,而不是判斷與裁定。具體的工作策略是:將書籍本身的評介與「接受史」的敘述融為一體並摻入個人的閱讀體驗。假如撰寫導讀的專家們之「生花妙筆」能勾起大眾的閱讀興趣,使「舊書」介入「新世紀」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則功莫大焉。說到底,並非越新越好;人,也不一定越活越精神。這才有必要不時地回顧歷史—包括閱讀並未完全過時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