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究竟什麽?如何對待知識產權制度?怎樣使之更有利於我們的發展?這些問題在當前中國現代化與世界全球化進程中日益凸顯,本書通過對知識產權的歷史考察及其作為一種制度文明的功能分析,試圖從古今中外的社會演進和變化中獲得有關對知識產權基本特質、基本原理的解釋與證成。
本書借助系統論、控制論方法,通過對不同國家特定社會結構的整體性分析,考察知識產權在其中的產生、發展、功能等。其主要觀點是,知識產權在近代社會的產生是社會結構變遷的結果,並隨著社會結構的功能耦合狀況而發揮作用,才能產生其作為私權(財產權)的激勵效果。同時。
本書還著意於對我國、英國、美國和日本等不同社會結構的比較,並針對不同時期的相關理論觀點分別進行了評價。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基礎概念
第二節 知識產權為作民事權利(私權)
第三節 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基本結構
第二章 放寬知識產權的視界:系統論、控制論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系統論的角度:社會結構中的知識產權
第三節 社會結構的整體分析方法在知識產權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章 16世紀-18世紀英國知識產權的歷史與功能
第一節 英國:知識產權的發源地
第二節 16、17世紀英國社會結構一般考察與知識產權的產生
第三節 工業革命:18世紀英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
第四節 工業革命前後時期的知識產權實證分析
第四章 18、19世紀美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
第一節 美國:19世紀經濟技術史的一個奇跡
第二節 美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對經濟技術發展的功能
第三節 知識產權在美國的產生、發展及其作用
第四節 從19世紀美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再論其哲學基礎
第五章 知識產權與古代中國社會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中國古代在無知識產權?
第二節 從「李約瑟問題」看古代中國的社會結構
第三節 中國古代為什麽不能產生知識產權?
第六章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知識產權
第一節 「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結構變遷
第二節 西法東漸:知識產權在中國的產生及其制度功能分析(1898-1949)
第三節 現代化競賽:中日最初的現代化進程和知識產權制度的比較
第七章 新中國知識產權的制度變遷及其功能分析
第一節 歸去來兮:新中國知識產權法的變遷
第二節 知識產權法的績效評估:以二十多年來的專利及其產業化狀況為例
第三節 個案分析——馳名商標:從「管理」到「保護」
第四節 結語:把知識產權當做私權
附錄
參考文獻
主要索引
第一節 基礎概念
第二節 知識產權為作民事權利(私權)
第三節 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基本結構
第二章 放寬知識產權的視界:系統論、控制論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系統論的角度:社會結構中的知識產權
第三節 社會結構的整體分析方法在知識產權研究中的應用
第三章 16世紀-18世紀英國知識產權的歷史與功能
第一節 英國:知識產權的發源地
第二節 16、17世紀英國社會結構一般考察與知識產權的產生
第三節 工業革命:18世紀英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
第四節 工業革命前後時期的知識產權實證分析
第四章 18、19世紀美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
第一節 美國:19世紀經濟技術史的一個奇跡
第二節 美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對經濟技術發展的功能
第三節 知識產權在美國的產生、發展及其作用
第四節 從19世紀美國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再論其哲學基礎
第五章 知識產權與古代中國社會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中國古代在無知識產權?
第二節 從「李約瑟問題」看古代中國的社會結構
第三節 中國古代為什麽不能產生知識產權?
第六章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知識產權
第一節 「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結構變遷
第二節 西法東漸:知識產權在中國的產生及其制度功能分析(1898-1949)
第三節 現代化競賽:中日最初的現代化進程和知識產權制度的比較
第七章 新中國知識產權的制度變遷及其功能分析
第一節 歸去來兮:新中國知識產權法的變遷
第二節 知識產權法的績效評估:以二十多年來的專利及其產業化狀況為例
第三節 個案分析——馳名商標:從「管理」到「保護」
第四節 結語:把知識產權當做私權
附錄
參考文獻
主要索引
序
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作為大生產力概念,生生息息,變動不居。人類全部活動為生產和轉移知識。科學技術也是第一生產力,是企業乃至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則既是促進和保護競爭力的關鍵,也是產生知識創新動力的制度保證,同時還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為有效而可靠的手段。2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獲得巨大的發展,知識產權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我國知識產權歷經三個階段。從打開門窗,眼楮為之一亮,轉而虛下心來,誠懇學習與效法西方,精心地設計與建立知識產權制度,認真地研習並遵循國際規則,直到近年來面對冷峻而現實的國際社會,重新以戰略的高度來思考這套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財富和機遇,讓千千萬萬知識分子和企業激動不已,同時也給我們的社會和國家造成重重挑戰的知識產權制度。
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作為一個初建知識產權制度的國家,種種原因決定,我們在知識產權的理論研究、法律建設、文化教育、司法水平、守法意識、國際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受到來自兩方面問題的困擾,一是高新技術匱乏,二是侵權現象嚴重。這是改革開放與經濟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自身也在善意地思考和改善這種狀況。然而,現實也在提醒和教育我們。一些跨國公司,出於一己之私,一日.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動輒動用其依托的強大的國家力量,通過片面解釋國際條約,用「反盜版」、「反假冒」、反傾銷、技術標准、專利戰以及貿易制裁等手段擠壓我國正當經營的企業;那些曾經主導現行國際規則制定的大國,而今卻常常置這些規則於不顧,制訂新的知識產權戰略來對付快速發展的中國。此外,一些新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地重新思考,實事求是地調整我們的觀念,不拘泥於舊有的思維模式。我們選擇和接受了知識產權制度,不等於對現存的特定制度就沒有批評,不等於面對西方已有的模式照方抓藥。因此,批評是必要的。批評不僅是學術的生命,也是法律制度發展創新的生命。批評不是反對,而是在分析、研究和評論中與時俱進。比如,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對整個世界的格局都發生了重大的影響,傳統的國際力量划分模式的思路也受到挑戰。籠統地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抽象地談南北矛盾也已不夠全面。近年來已有不少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在經濟貿易領域頻發沖突,它們以和發達國家同樣的手段對付中國,因此,無論屬何性質、經濟發展到何種階段的國家,追求國家利益都是最高的原則,由此可見全球化導致利益多元化的趨勢。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已不再是世界經濟的邊緣,而是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之一。科學技術上的「制空權」和知識產權游戲規則的制定權和解釋權不能只是發達國家制約我們的法寶,也應是我們反控制、求發展的利器。我們已經有資格以與自身實力相稱的眼光和心態去審視這些左右我們發展的游戲規則是否合理。應當看到,知識產權制度本身和它的保護對象一樣,存在很大的創造空間,既要適應環境,又要與時俱進,客觀而科學地認識之,茲事體攸關國計民生利益,不可輕心。
對此,我們有必要花比較大的力氣,對原非本土文化的知識產權法律做一個認真的歷史考察,用中國人的眼光認識,用中國人的話語描述這個必須接受的外來文化。以往我們只顧移植制度,忽略了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缺乏對知識產權制度的發生、變革、發展的系統研究,以及對它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互動關系的深刻認識。以往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國際規則敬若神明,一味效法,缺乏對一些傳統知識產權理論和觀念的反思和批判。但這項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而一定要做的事,越早越好。洞察歷史,會心明眼亮。用發展的目光再去認識經濟全球化中發達國家的制度選擇,國際規則的設計,則對其要津了然於心。發展中的中國,其進步繁榮一要自力更生,二要國際合作,極「人世」,是惟一的選項。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變革,也要循此原則。因此,有必要背靠世界之大勢,在總結歷史(洋務運動和20世紀20至30年代曾出現的兩次和平發展進程均為帝國主義用侵略手段打斷)的前提下,認真地進行反思。
歷史與理論的研究對中國面臨的知識產權制度變革十分重要。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在世界知識產權制度發生巨大變革的二三十年內建立起來的。甫一建立就面臨變革,又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不下真功夫是不行的。知識產權制度並非中國本土文化,國人對其堂奧難免有霧里看花之感,在制度建設上,涉及錢財,更是摸著石頭過河,呈「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之勢。為有自己的把握,為增強中國人的發言權,追本溯源,回顧與總結歷史,尤顯必要。美國大法官奧立弗·溫德爾·霍姆斯認為:「歷史研究之一頁當抵邏輯分析之一卷」,意在強調對於理解與解釋當前法律的現狀,歷史的考察與研究較之於純粹的邏輯分析與推理將更具說服力。歷史研究的價值在於表明知識產權現象的必然性和具體制度選擇的偶然性。知識產權的現存規則並非當然如此,而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可能性。這就需要研究為什麽知識產權制度會在西方首先發生?何種力量在推進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與發展?當今世界知識產權秩序的問外和發展趨勢是什麽?並展示人類的創造空問,分析知識產權法制度可以選擇的未來。理論是任何一項專門文化的精髓和基礎,失去理論的實踐只能在黑暗中徘徊。
金海軍博士的這本書就試圖對知識產權的歷史與理論進行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本書作者學習、研究知識產權制度和理論已有多年,也有一些心得體會。從這本根據其博士論文修訂增益而成的專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較大功夫的,也體現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借鑒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通過社會結構整體分析來看待知識產權的產生與發展,進而以英國、美國、日本、中國為對象,對它們在不同時期各自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制度變遷狀況及其關系進行了細致比較,考察了知識產權在其中的功能,分析了原因,得出了一些令人思考的結論。不管是否同意其結論,但這種注重研究方法,注重實證研究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故為之序。
我國知識產權歷經三個階段。從打開門窗,眼楮為之一亮,轉而虛下心來,誠懇學習與效法西方,精心地設計與建立知識產權制度,認真地研習並遵循國際規則,直到近年來面對冷峻而現實的國際社會,重新以戰略的高度來思考這套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財富和機遇,讓千千萬萬知識分子和企業激動不已,同時也給我們的社會和國家造成重重挑戰的知識產權制度。
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作為一個初建知識產權制度的國家,種種原因決定,我們在知識產權的理論研究、法律建設、文化教育、司法水平、守法意識、國際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受到來自兩方面問題的困擾,一是高新技術匱乏,二是侵權現象嚴重。這是改革開放與經濟快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自身也在善意地思考和改善這種狀況。然而,現實也在提醒和教育我們。一些跨國公司,出於一己之私,一日.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動輒動用其依托的強大的國家力量,通過片面解釋國際條約,用「反盜版」、「反假冒」、反傾銷、技術標准、專利戰以及貿易制裁等手段擠壓我國正當經營的企業;那些曾經主導現行國際規則制定的大國,而今卻常常置這些規則於不顧,制訂新的知識產權戰略來對付快速發展的中國。此外,一些新問題值得我們認真地重新思考,實事求是地調整我們的觀念,不拘泥於舊有的思維模式。我們選擇和接受了知識產權制度,不等於對現存的特定制度就沒有批評,不等於面對西方已有的模式照方抓藥。因此,批評是必要的。批評不僅是學術的生命,也是法律制度發展創新的生命。批評不是反對,而是在分析、研究和評論中與時俱進。比如,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對整個世界的格局都發生了重大的影響,傳統的國際力量划分模式的思路也受到挑戰。籠統地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抽象地談南北矛盾也已不夠全面。近年來已有不少發展中國家和中國在經濟貿易領域頻發沖突,它們以和發達國家同樣的手段對付中國,因此,無論屬何性質、經濟發展到何種階段的國家,追求國家利益都是最高的原則,由此可見全球化導致利益多元化的趨勢。
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已不再是世界經濟的邊緣,而是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之一。科學技術上的「制空權」和知識產權游戲規則的制定權和解釋權不能只是發達國家制約我們的法寶,也應是我們反控制、求發展的利器。我們已經有資格以與自身實力相稱的眼光和心態去審視這些左右我們發展的游戲規則是否合理。應當看到,知識產權制度本身和它的保護對象一樣,存在很大的創造空間,既要適應環境,又要與時俱進,客觀而科學地認識之,茲事體攸關國計民生利益,不可輕心。
對此,我們有必要花比較大的力氣,對原非本土文化的知識產權法律做一個認真的歷史考察,用中國人的眼光認識,用中國人的話語描述這個必須接受的外來文化。以往我們只顧移植制度,忽略了歷史與文化的研究,缺乏對知識產權制度的發生、變革、發展的系統研究,以及對它和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互動關系的深刻認識。以往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國際規則敬若神明,一味效法,缺乏對一些傳統知識產權理論和觀念的反思和批判。但這項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而一定要做的事,越早越好。洞察歷史,會心明眼亮。用發展的目光再去認識經濟全球化中發達國家的制度選擇,國際規則的設計,則對其要津了然於心。發展中的中國,其進步繁榮一要自力更生,二要國際合作,極「人世」,是惟一的選項。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變革,也要循此原則。因此,有必要背靠世界之大勢,在總結歷史(洋務運動和20世紀20至30年代曾出現的兩次和平發展進程均為帝國主義用侵略手段打斷)的前提下,認真地進行反思。
歷史與理論的研究對中國面臨的知識產權制度變革十分重要。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是在世界知識產權制度發生巨大變革的二三十年內建立起來的。甫一建立就面臨變革,又想要畢其功於一役,不下真功夫是不行的。知識產權制度並非中國本土文化,國人對其堂奧難免有霧里看花之感,在制度建設上,涉及錢財,更是摸著石頭過河,呈「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之勢。為有自己的把握,為增強中國人的發言權,追本溯源,回顧與總結歷史,尤顯必要。美國大法官奧立弗·溫德爾·霍姆斯認為:「歷史研究之一頁當抵邏輯分析之一卷」,意在強調對於理解與解釋當前法律的現狀,歷史的考察與研究較之於純粹的邏輯分析與推理將更具說服力。歷史研究的價值在於表明知識產權現象的必然性和具體制度選擇的偶然性。知識產權的現存規則並非當然如此,而是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可能性。這就需要研究為什麽知識產權制度會在西方首先發生?何種力量在推進知識產權制度的變革與發展?當今世界知識產權秩序的問外和發展趨勢是什麽?並展示人類的創造空問,分析知識產權法制度可以選擇的未來。理論是任何一項專門文化的精髓和基礎,失去理論的實踐只能在黑暗中徘徊。
金海軍博士的這本書就試圖對知識產權的歷史與理論進行比較全面和系統的研究。本書作者學習、研究知識產權制度和理論已有多年,也有一些心得體會。從這本根據其博士論文修訂增益而成的專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下了較大功夫的,也體現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借鑒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通過社會結構整體分析來看待知識產權的產生與發展,進而以英國、美國、日本、中國為對象,對它們在不同時期各自的社會結構與知識產權制度變遷狀況及其關系進行了細致比較,考察了知識產權在其中的功能,分析了原因,得出了一些令人思考的結論。不管是否同意其結論,但這種注重研究方法,注重實證研究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故為之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