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本書的宗旨是想通過對巫圖或薩滿畫的介紹,引起人們對有關圖像的關注。進一步對它進行發掘和研究,必然為原始宗教和藝術起源的研究帶來生機。
21世紀之始,多少有點再現了20世紀之初的情景,又出現了一批在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燻陶下、以弘揚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為己任的平民知識分子和文化官員,他們重新舉起了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的旗幟,投身于這個事業中,為了民族,為了後代。
《三足烏文庫》的宗旨是,在整合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思想的前提下,以拓展和提升民間文化的學術研究為重點。以展示我國民間文化燦爛多彩的圖文世界和闡釋其文化內涵的《三足烏文庫‧民間圖像》系列的編輯出版,是《三足烏文庫》的合理拓展。
目錄
序……劉錫誠
民族精神的訴說
——《三足烏文庫‧民間圖像》
薩滿信仰概觀
象形字中的人、鬼等共89幅圖
薩滿跳神儀式
《祭祀全書巫人誦念全錄》共69幅圖
摩梭達巴教卜書
達巴等共59幅圖
耳蘇人的母虎歷書
《母虎歷書》共23幅圖
納木依的指路經
《指路經》10米長卷紙畫
壯族愛藥和愛符
見女人愛符等共36幅圖
畬族祖圖
《盤瓠圖》5.7米長卷布畫
甲馬上的鬼神
大黑天神等共128幅圖
結語
圖像目錄
後記
民族精神的訴說
——《三足烏文庫‧民間圖像》
薩滿信仰概觀
象形字中的人、鬼等共89幅圖
薩滿跳神儀式
《祭祀全書巫人誦念全錄》共69幅圖
摩梭達巴教卜書
達巴等共59幅圖
耳蘇人的母虎歷書
《母虎歷書》共23幅圖
納木依的指路經
《指路經》10米長卷紙畫
壯族愛藥和愛符
見女人愛符等共36幅圖
畬族祖圖
《盤瓠圖》5.7米長卷布畫
甲馬上的鬼神
大黑天神等共128幅圖
結語
圖像目錄
後記
序
論者說︰《易經》應是先有圖,後有經。論者又說:《山海經》應是先有圖,後有經。……此類古之“經”者,情況大致如是。
因為文字的起源,畢竟晚于符號和圖畫,先民要表達意願、交流思想、記錄事件,最先選擇的手段便是符號和圖畫。于是,便有了原始石、玉、骨器上的各種刻畫符號和紋飾;陶器上的各種刻畫符號和涂繪形象;峰巒峭壁上的岩畫和洞穴里的壁畫,等等。
符號和圖畫是除口頭方式之外人類最早的敘事模式。因此,要探尋那些經典的淵源,要研究人類及其早期文明的狀況,就不能不追溯這些史前的符號和繪畫。
進入有史社會階段,文字成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敘事方式,人類社會的歷史,主要是靠文字記載傳至後人的。而文字的發明和被廣泛使用,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巨大的飛躍,但也成為社會文化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出現了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的分野、對峙和交融、吸收。
下層文化,即今天我們所講的民間文化——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曾是一種主要由不識字的或識字很少的人群所創造和享用的文化。在其傳遞上,更多的是承繼和發展了史前社會形成的圖畫敘事與口頭敘事兩者並行的交往和敘事傳統。如果說到“國學”,固然有“學究”們所說的“國粹”,而民間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初,胡適等醞釀和發動“文學革命”時,梅覲莊于1916年3月給胡適的信里說:“文學革命自當從‘民間文學’(Folklore,Popularpoetry,Spoken language,etc).入手,此無待言。”1925年北京大學成立國學門後,對于“什麼是國學”產生了爭論。顧頡剛說,歌謠和風俗物品都是國學研究的範圍(《北京大學國學門周刊》1926年始刊詞)。總其一點,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里蘊藏著或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民間文化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之中。全球化、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劇,加快了民間文化消亡的速度,每時每刻都有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在悄無聲息中歸于消亡。靠頭腦、雙手記憶著史詩傳說和精湛手工的藝人們在死亡;載負著民間藝術和古老技藝的建築在傾記……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幾乎割斷傳統的時代,我們後代將無緣享受幾千年都沒有斷流過的燦爛的中華民間文化。
21世紀之始,多少有點再現了20世紀之初的情景,又出現了一批在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燻陶下,以弘揚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為己任的平民知識分子和文化官員,他們重新舉起了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的旗幟,投身于這個事業中,為了民族,為了後代。
《三足烏文庫》的宗旨是,在整合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思想的前提下,以拓展和提升民間文化的學術研究為重點。以展示我國民間文化燦爛多彩的圖文世界和闡釋其文化內涵的《三足烏文庫‧民間圖像》系列的編輯出版,是《三足烏文庫》的合理拓展。
2004年7月28日
因為文字的起源,畢竟晚于符號和圖畫,先民要表達意願、交流思想、記錄事件,最先選擇的手段便是符號和圖畫。于是,便有了原始石、玉、骨器上的各種刻畫符號和紋飾;陶器上的各種刻畫符號和涂繪形象;峰巒峭壁上的岩畫和洞穴里的壁畫,等等。
符號和圖畫是除口頭方式之外人類最早的敘事模式。因此,要探尋那些經典的淵源,要研究人類及其早期文明的狀況,就不能不追溯這些史前的符號和繪畫。
進入有史社會階段,文字成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敘事方式,人類社會的歷史,主要是靠文字記載傳至後人的。而文字的發明和被廣泛使用,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巨大的飛躍,但也成為社會文化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出現了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的分野、對峙和交融、吸收。
下層文化,即今天我們所講的民間文化——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曾是一種主要由不識字的或識字很少的人群所創造和享用的文化。在其傳遞上,更多的是承繼和發展了史前社會形成的圖畫敘事與口頭敘事兩者並行的交往和敘事傳統。如果說到“國學”,固然有“學究”們所說的“國粹”,而民間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初,胡適等醞釀和發動“文學革命”時,梅覲莊于1916年3月給胡適的信里說:“文學革命自當從‘民間文學’(Folklore,Popularpoetry,Spoken language,etc).入手,此無待言。”1925年北京大學成立國學門後,對于“什麼是國學”產生了爭論。顧頡剛說,歌謠和風俗物品都是國學研究的範圍(《北京大學國學門周刊》1926年始刊詞)。總其一點,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里蘊藏著或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民間文化一直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之中。全球化、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劇,加快了民間文化消亡的速度,每時每刻都有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在悄無聲息中歸于消亡。靠頭腦、雙手記憶著史詩傳說和精湛手工的藝人們在死亡;載負著民間藝術和古老技藝的建築在傾記……我們正面臨著一個幾乎割斷傳統的時代,我們後代將無緣享受幾千年都沒有斷流過的燦爛的中華民間文化。
21世紀之始,多少有點再現了20世紀之初的情景,又出現了一批在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燻陶下,以弘揚新的啟蒙主義思想為己任的平民知識分子和文化官員,他們重新舉起了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的旗幟,投身于這個事業中,為了民族,為了後代。
《三足烏文庫》的宗旨是,在整合上層文化與下層文化思想的前提下,以拓展和提升民間文化的學術研究為重點。以展示我國民間文化燦爛多彩的圖文世界和闡釋其文化內涵的《三足烏文庫‧民間圖像》系列的編輯出版,是《三足烏文庫》的合理拓展。
2004年7月2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