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與翻譯過程︰理論與實踐

翻譯與翻譯過程︰理論與實踐
定價:113
NT $ 98
 

內容簡介

我們在緒論中指出,本書分為三個近乎同等的部分︰模式、意義和記憶。模式部分把翻譯列入在應用語言學領域,主張翻譯研究可通過建立翻譯過程模式得到最有力的支撐。另外,我們還提出了一個翻譯過程的基本模式。

在第一章,我們探討了翻譯的性質和譯者的特性,提出了一些描寫和解釋翻譯過程和翻譯產品的途徑,概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發展中模式和類比這兩個研究手段的應用問題。最後,我們提出了一些翻譯理論的解釋充分性標準︰提出的各項要求將在後面各章節來解釋和驗證。

第二章初步嘗試建立翻譯過程的簡單模式。為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模式,該模式所吸收的各種見解將在以後各章作實質性探討,涉及意義、作為意義表達選項系統的語言、語篇性和話語、 言語行為、話語中的文體變異參數、語篇處理和人類信息處理。

我們提出的整合模式把譯者的知識和技能(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說明把我們引人了這一過程)融入了一個多階段、多向度系統。該系統的運作方式通過一首法語短詩的英譯得到解釋並最終展示了出來。

整體看來,可以說第一部分談了兩類問題,為第二和第三部分作了鋪墊。這兩類問題是︰把“翻譯理論”置于應用語言學這一範圍更的框架內;將翻譯過程模式化,我們認為,這是翻譯的應用主言學理論基礎。
 

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模式
1、翻譯的多維透視
2、翻譯過程的模式化
第二部分︰意義
3、詞義與句義
4、邏輯、語法、修辭
5、語篇與話語
第三部分︰記憶
6、語篇處理
7、信息、知識和記憶
8、結束語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人們都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翻譯歷來所為,正是搬運他山之石,雕琢本土之玉,或反向往外搬運,功效亦然。如今我們對關于翻譯本身的研究成果,也系統地、成套地從西方加以引進,同樣是抱有這樣的借鑒他人、促進自己的願望。這便是“當代西方翻譯研究譯叢”之緣起。

一,譯叢選編的目的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里,我國的翻譯研究同各項事業一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單從發表的論文看,每年我國外語界在百余種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外國語言研究類論文3,000多篇,其中翻譯研究類論文佔20%,即每年約有600篇左右的翻譯論文發表。著作的出版也逐漸增多,近十幾年間已出版翻譯研究論著數十種。可是相比之下,我們對國外翻譯研究的譯介卻很少,迄今僅有奈達(摘選)、卡特福德、斯坦納(摘譯)以及蘇聯的巴爾胡達羅夫等少數幾家。通英文的研究者可以直接閱讀大部分西方原著,但英文之外的研究者就不易讀到或讀懂這些翻譯理論書籍。這種狀況顯然不利于翻譯學科的發展。

西方翻譯研究在近四十年里發展迅速,新論迭出,對其加以翻譯介紹,無疑有益于拓展我們的研究思路,開闊我們的研究視野。二十幾年前,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曾編輯了一本《外國翻譯理論評介文集》。雖然是個小薄本,但其中評介了奈達、紐馬克等多位國外翻譯理論家的論述,令當時的翻譯研究界和翻譯專業師生耳目一新。該書堪稱是“為今後做有系統的引進所作的一次初步嘗試”(該書序言);時隔二十余年,我們希望這套譯叢能成為前人期盼的“有系統的引進”。

翻譯在歷史上有溝通文化、傳播學術之功能,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因此翻譯又有繁榮文化、啟發創新之功效。尤其值得指出,翻譯的一大價值是“內化外學”或如哲學家賀麟先生所說的“華化西學”︰“使西洋學術中國化,灌輸文化上的新血液,使西學成為國學之一部分”(見張豈之編《譯名論集》賀麟之序,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o我們不能只指望懂外語的人從外文了解外域思想。外域思想只有被翻譯成本國語言文字,也就是說,本國的語言文字中已有詞匯可以表達新的思想、新的概念,這種新思想新概念才真正化為我們自己的東西,為我們所吸收,所運用,激發我們的研究。在我國傳承千年的翻譯研究基礎上,借鑒西方現代翻譯理論,或可使中國翻譯研究的話題模式更為豐滿。這就是我們選編這套譯叢的基本出發點。

二、譯叢的代表性與特點

這套譯叢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其一是當代的,所選基本上是近十余年間的西方翻譯理論著作;其二是多視角的,而不僅是語言學派的,文藝學派的,或其他什麼學派的,亦即有代表性。以擬收入本譯叢的十本書來說,1)從語言學視角探討翻譯的有︰translationand了ranslating︰TheoryandPractice(《翻譯與翻譯過程︰ 理論與實踐》), 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 Context(《翻譯與關聯︰認知與語境》),DiscourseandtheTrans-lator(《話語與譯者》);2)從語言交往功能方面探討翻譯的有︰了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nalApproachesEx-plained(《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Translation in sys-tems(《系統中的翻譯》);3)綜合性研究的有︰Descriptive trans-lationStudiesand~beyond(《描述翻譯學及其它》),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Studies(《翻譯研究詞典》), TranslationStudies︰An IntegratedApproach(《翻譯研究︰綜合法》);4)從歷史上看譯者作為的有︰ 了heTranslator》Invisibility︰AHistOryQ/Translation(《譯者的隱形Conceptsand幾翻譯史論》);5)翻譯實踐方面的有︰Basic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口筆譯訓練的基本概念與模式》)o即使同屬語言學視角的研究,也有以認知、關聯、話語、語用、心理等多理論框架探究翻譯現象的分別。

三,譯叢編譯的幾條原則

在基本確定翻譯的書目之後,我們對全書的翻譯處理和術語的翻譯分別提出了以下幾條原則。

全書的翻譯︰

(1)忠實性原則。譯文應力求忠實原作,表達順暢,不得隨意節譯或改譯;譯畢應自校或請他人核校一遍。

(2)統一性原則。對于可能出現的政治問題、無把握的詞句,須另紙記錄,標明頁碼、行數,附于譯作之後,由主編統一解決。

術語的翻譯︰

(1)透明性原則。即大致能從譯文看到原文的影子,或者說多少能夠從譯文回譯(back-(ransla“on)到原文;並盡量采取詞典對等(dictionary equiValent)的辦法,力圖做到一詞一譯。

(2)一致性原則。即同一術語反復出現時,除非因上下文不同而在概念上另有所指,一般應取一致的譯法。

(3)簡潔性原則。即用最恰當、最簡潔的字詞移譯源語中的術語。

此外還對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作了規定,如1)人名、非常用術語、地名、專有名詞等,首次出現時,應在譯文後括注外語原文;隨文括注出處時的人名不譯;2)原作注釋和譯者、校者注釋均作當頁腳注,在注釋之後分別標明“原注”、“譯注”、“校注”;3)原書書目不予翻譯,直接附于譯作後;4)原作所附術語、人名索引,可沿用;必要時可添加術語、專名等索引。

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本套叢書各譯本的質量。

最後,我們感謝每一位參加翻譯的同志的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感謝香港城市大學的朱純深、香港嶺南大學的張南峰,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王立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穆雷、中南大學的張旭等朋友的關注和在選題上的幫助。同時,感謝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系翻譯研究項目的幫助,以及外研社在出版上的大力支持。

翻譯是人類社會普遍的文化交流活動,對這一活動的探討構成了翻譯研究的基本內容,也是各國各民族可以相互借鑒的基礎。我們有選擇地吸收國外有價值的翻譯理論研究成果,相信一定會有利于我們自己翻譯研究的深入。願本套譯叢的出版能對我國譯學理論建設和研究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