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緒論中指出,本書分為三個近乎同等的部分︰模式、意義和記憶。模式部分把翻譯列入在應用語言學領域,主張翻譯研究可通過建立翻譯過程模式得到最有力的支撐。另外,我們還提出了一個翻譯過程的基本模式。
在第一章,我們探討了翻譯的性質和譯者的特性,提出了一些描寫和解釋翻譯過程和翻譯產品的途徑,概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發展中模式和類比這兩個研究手段的應用問題。最後,我們提出了一些翻譯理論的解釋充分性標準︰提出的各項要求將在後面各章節來解釋和驗證。
第二章初步嘗試建立翻譯過程的簡單模式。為此,我們提出了一個模式,該模式所吸收的各種見解將在以後各章作實質性探討,涉及意義、作為意義表達選項系統的語言、語篇性和話語、 言語行為、話語中的文體變異參數、語篇處理和人類信息處理。
我們提出的整合模式把譯者的知識和技能(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說明把我們引人了這一過程)融入了一個多階段、多向度系統。該系統的運作方式通過一首法語短詩的英譯得到解釋並最終展示了出來。
整體看來,可以說第一部分談了兩類問題,為第二和第三部分作了鋪墊。這兩類問題是︰把“翻譯理論”置于應用語言學這一範圍更的框架內;將翻譯過程模式化,我們認為,這是翻譯的應用主言學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