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全稱「文萊達魯薩蘭國」(意即「和平之邦」),位於加里曼丹島西北部,自古為酋長統治。14世紀伊斯蘭教傳人之後,文萊逐漸興起,並建立了蘇丹國,在15~16世紀初達到鼎盛時期。16世紀中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西方殖民主義者先後入侵,蘇丹國逐漸衰弱,領土也相繼失去。1888年,文萊淪為英國『『保護國」。1971年,文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國防和外交事務繼續由英國負責外,文萊恢復全部內部自治權。1984年1月1日,文萊宣布獨立,收回全部內外主權。因此,文萊只是一個獨立剛20年的年輕國家。
蘇丹哈桑納爾.博爾基亞在獨立時宣告,文萊永遠是一個享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馬來伊斯蘭君主制國家。獨立以來,文萊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植馬來族等土著人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並重視解決失業和福利等民生問題,國內政局穩定、社會治安良好。文萊對外奉行不結盟和同各國友好的外交政策,將與東盟的關系視為其外交基石,同伊斯蘭國家交往密切,重視與大國的關系,並積極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事務。
文萊原來是一個經濟上貧窮落後的小國,1929年白拉奕區詩里亞鎮發現石油後,文萊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六七十年代後,相繼發現更大儲量的海上油田和天然氣,文萊逐步成為一個富有的並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國家,被稱之為「東方科威特」。油氣兩項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但由於油氣是非再生資源,為扭轉文萊經濟過分依賴油氣的偏頗狀況,促進工農業發展,文萊政府近年來提出加快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步伐,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文萊經濟開始發生結構性變化。特別是建築業的發展較快,成為僅次於油氣工業的重要產業;服裝業也有較大發展,已成為繼油氣業之後的第二大出口收入來源。2002年非油氣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63%。
文萊風光秀麗,旅游景點獨特。在現有的景點中,有「世紀性宮殿」之稱的努魯爾·伊曼王宮;有熠熠閃光的清真寺;有被譽為「東方威尼斯」的文萊水村;有與美國迪斯尼樂園相媲美的傑魯東游樂場。旖旎質朴的文萊風光,纖塵不染的城市街道,設計精美的民房,謙和有禮的人民,無不使人折服。文萊完全稱得上是一個「世外桃源」。
中國與文萊是一衣帶水的近鄰,兩國之間有著長期友好交往的歷史,明朝永樂年間關系尤為密切。但自公元16世紀中葉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文萊後,兩國來往中斷。1984年文萊獨立後,兩國之間的接觸與交往逐步恢復。1991年中國與文萊建交,1993年互設使館並互派常駐大使。本書作者之一有幸作為中國首任常駐文萊大使出使「和平之邦」。作為中國常駐文萊使館的第一代人,我們對文萊的所見所聞,有不少可以說是鮮為人知的。我們有義務,也有這份責任,把在文萊工作和生活四年多時間里的見聞、印象與經歷介紹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