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

南音
定價:312
NT $ 271
 

內容簡介

翻閱《三山志》《八閩通志》《閩書》┅┅古文以它特有的言簡意賅呈現出歷史的矜持和神秘。尤其是在夏夜的微風中,手指觸及那稍嫌粗糲的紙頁,已有些泛開的鉛印字在台燈明黃的光線中微微盪漾,忽然有了一種奇妙的感覺,無法明說。在史書上,看到的是一種被稱為「歷史的真實」的東西,而在史書的字縫中,我們卻看到了「歷史的可能」。

當然,還有地理、文化,這一切猶如一幅幅清晰的電影畫面向我們涌來,在中華文明的渾厚面前,我們浮想聯翩。

閩南,是一個具有獨特歷史、文化意義的區域,這一區域生成的文化是以閩南方言為最基本特征的。閩南區域文化積淀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官方文化傳統,並匯聚民間藝術、口傳文學、風俗習慣、民間信仰、民間技藝以及物質生活文化等而成。其總體格局於宋代基本定型,傳衍至今,雖有變遷和創造,但未脫離這個大框架,顯示了厚實的歷史積淀。而古朴典雅的泉州南音正是在這樣的歷史文化的時空孕育而
成┅┅

我們追尋閩南文化蔓延的軌跡,撥開閩南文化厚重的歷史帷幕。南音,閩南文化的精粹,猶如一個翩躚少女,婀娜而來,愈來愈清晰┅┅

提出「福建古代文明」這個概念,並使之成為閱讀這本書的導引,肯定需要對這個概念進行一番界定或描述。我們試圖以追溯源流的方式來展示「福建古代文明」,給讀者以感『睦的認知,但歷史的漫長與文化的厚積,告訴我們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選其要,采其光,掠其影,給讀者以大概的印象。盡管這樣,我們還要遭遇如何描述的問題。

我們可以這樣說:福建地處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處於中國東南一隅,東面沿海,三面環山,全省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這是現行行政區划的福建,然而,這樣的「福建」也太抽象了。

我們還可以這樣說:福建有著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一、山嶺眾多,素有「東南山國」之稱。二、海岸綿長,長達3000多公里,素有「閩海雄風」之稱。三、江河縱橫,素有「閩水泱泱」之稱。福建擁有29個水系,663條河流,大
小河流總長達1萬多公里。這樣的「福建」感性多了,然而還是太生硬。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多元生成
——福建古代文明掠影與泉州南音生成環境
第一節 閩越脈傳
第二節 續統中原 生成泉南
第三節 藝文共存

第二章 樂隨人走
——泉州南音源流
第一節 泉州南音源流探索的幾個代表性觀點
第二節 在歷史遺跡中追尋
第三節 泉州南音的流播

第三章 絲竹雅韻
——泉州南音構成形態
第一節 泉州南音音樂構成
第二節 泉州南音表現形態
第三節 泉州南音的主要樂器
第四節 泉州南音樂器組合形式及其演奏特點
第五節 泉州南音曲目本事

第四章 田野回聲
——泉州南音樂事
第一節 拜館
第二節 「祭郎君」和「祀先賢」
第三節 踩街
第四節 蓮塘金杯閣兩次南音賽事紀實
第五節 南音儀式中的口述歷史
第六節 南音大會唱

第五章 續薪傳火
——泉州南音的傳承與變遷
第一節 泉州南音樂人小傳
第二節 海內外知名樂社
第三節 專業南音樂團
第四節 當代學校教育中的泉州南音

第六章 樂聲裊裊
——「申遺」與泉州南音的傳承
第一節 地方文化政策的扶持與泉州南音傳承
第二節 泉州南音「申遺」工程
第三節 泉州南音保護與十年振興規划
第四節 將關注延續到「申遺」之後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同的國家、民族創造了絢麗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使我們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為當代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使傳統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出現了困境。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已經成為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以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現代化進程中保存和發展我們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並使之有效地參與到當代社會發展進程之中,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
在洶涌澎湃的現代化大潮中,重視搶救和保護傳統文化,尤其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已成為一項非常緊迫和重要的任務。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各國傳統文化不同程度的損毀和加速消失,這會像許多物種滅絕影響自然生態環境一樣影
響文化生態的平衡,而且還將束縛人類思想的創造性,制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社會的全面進步。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既是對各民族文化之根的追溯,也是保持文化發展延續性的前提,同時也為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因此,在現代化進程中保護本土文化,倡導文化多樣性,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促進文化資源和文化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防止盲目的、急功近利的、破壞性的開發,已成為許多國家的共識。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願意與各國交流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探尋國際合作的方式,促使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不斷推進。
傳統文化的保護,既包括物質形態的傳統文化,也包括非物質形態的傳統文化。目前,關於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協作機制和國內立法已經比較完備,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專門國內法的國家還很少,國際間的合作也還很不夠。值得贊賞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充分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迫切性與重要性,並且已經開始努力推動世界性的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程。為了應對非
物質文化遺產瀕危的緊急現狀,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宣言》(PROCLAMATION OF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OF HUMANITY).繼而,從2000年4月正式啟動了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遴選機制,其目的在於設立一個國際性的榮譽,專門授予那些「最典型的文化空間或傳統和民族的文化表達方式」,旨在鼓勵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地方社區帶頭確認、保護和傳承他們的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並且於2001年5月18日,公布了世界范圍內第一批19種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國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申報的昆曲藝術,成為第一批19種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2003年11月7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申報的中國古琴藝術又被列入第二批28種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需要在文化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協調下,各有關方面通力合作,需要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作為我國搶救和保護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的代表性工作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專門成立了相關的研究與職能部門,負責組織、指導各地開展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基於這一背景,中國藝術研
究院組織各地專家學者撰寫了這套具有權威性的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其中既包括已經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昆曲、古琴等項目,也包括更多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獨特風貌、豐富內涵,尚有待申的項目。叢書著重反映這些文化遺產的基本面貌、表現形態、美學或工藝上的主要特點、歷史,以及目前有代表性的主要傳人,同時也簡要
介紹了當地政府為繼承與保護這一文化遺產所做的工作和未來的計划。它不僅有助於讀者認識與接近這些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必將激勵當代人通過對這些民族文化遺產的認識與保護,將中國的優秀文化傳統與現代社會緊密結合起來,開創中華民族更為燦爛的未來前景。
我對這套叢書的出版表示衷心祝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