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制度經濟學中專論交易成本理論的學術專著,現已成為經典理論的一部分,是引用率相當高的重要經濟學著作。

作者通過對有限理性,資產專用性,以及交易的研究,分析作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基礎的簽約問題(合同、企業行為)。這一研究是跨學科進行的,涉及經濟學,法學及組織理論,方法是進行制度比較。作者對此前的有關研究進行了充分的消化吸收,綜合鑒別,終於成就這一集大成的重要著作,並為人們理解簽約關系,縱向一體化,工會及反壟斷法等問題提供了思想指南。
 

目錄

平裝本序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交易成本經濟學
第二章 合同人
第三章 合同關系的治理
第四章 縱向一體化的理論與政策
第五章 縱向一體化的若干例證
第六章 企業的邊界:激勵機制與官僚主義的特征
第七章 可靠的承諾(一):適用於單向貿易
第八章 可靠的承諾(二):適用於雙向貿易
第九章 工作的組織
第十章 勞動組織
第十一章 現代公司
第十二章 公司的治理
第十三章 自然壟斷特許權的競標
第十四章 貫徹反壟斷措施
第十五章 總結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主題詞索引
 

能成為經濟學大家的,頭一條是能提出有生命力的經濟學新概念,使人多長一只眼,看問題更全面或更接近本質。

本書作者O.E.威廉姆森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1932年生於美國,曾來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威廉姆森先生最先把新制度經濟學定義為交易成本經濟學,但他最著名的貢獻是提出了「資產專用性」和「治理結構」的概念。他用資產專用性來解釋交易成本的起源,再由交易成本而研究各類合同,從各類合同中發現相應的治理結構,由此考察各種經濟制度,再從效率上對這些制度進行比較。

在本書中,作者就是用這種思路,具體考察了資本主義的各種主要經濟制度,包括市場組織和對市場的限制、工作組織、工會、現代公司(包括聯合企業與跨國公司)、公司治理結構、壟斷與反壟斷和政府監管等等。他把每一種經濟制度都還原為一種特殊的合同,在合同簽定之前是交易,合同簽定之後是治理。因此全書以「合同」為研究對象。研究合同,目的是為了提高治理的效率和制度的效率,由制度的效率而至整個經濟的效率。基於這種分析,作者得出兩個論點。一是用簡單的治理結構去解決復雜的交易問題會把事情搞亂;而用復雜的治理結構去解決簡單的交易問題則成本太高(本書第335頁)。二是交易的屬性不同,治理結構即組織成本與組織的權能也應不同;因此,不同的交易就需要不同的治理結構與之相匹配(第539頁)。這些論點都有助於人們從客觀規律的層次上把握問題。

但即使是簡單的合同,其實也很復雜。從書中可以看到,為了講清楚一份合同,不僅要使用價格、法律條款等概念,甚至要使用「投機」、「名譽」這些身前身後的詞語。為了簽定一份合同,僅僅有「理性人」出場遠遠不夠,還要拿出整個第二章,請專門的「合同人」登台亮相。按作者的說法,這種復雜程度,要比美國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德姆塞茲所舉的產權的例子「遠在幾個數量級之上」(第484頁)。產權理論尚且如此,更不要說那種把企業只看成一個生產函數的新古典經濟學的漂亮模型了。

復雜的內容更逼近現實,給人的啟發也就更具現實意義。比方說,企業中一個管文件的職員,可能不會引起老總的注意。但按照威廉姆森的說法,企業中的辦文制度,那是高度專業化的工作,那位職員的人力資產是高度專業化的資產(第337頁)。又比如,企業中的職工作為雇員是芸芸眾生,但憑心而論,他們的風險比老板還大(第359頁),他們比股東考慮的要更為長遠(第415頁)。特別是作者說,無論資本主義的還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都同樣存在一個如何尋找次優方案的問題,也都要受到是否講真話的考驗(第544頁)。這話是很值得琢磨的。

對我國企業來說,「辦社會」(即辦醫院、學校,甚至公安局、火葬廠)的問題是個大包袱。但這並不是我國特色,國外一些油田、煤礦也遇到這個問題。怎樣處理為好呢?關心者可以看看本書第55-60頁在講到「企業生活區」時所談的幾種思路。企業總是希望進行擴張的,但擴張到哪一點最為適當呢?作者提出的「效率邊界」的概念(第136頁-138頁以及第五章),相信會對人們有所啟發。現在我國很多大的行業、企業都在搞改制和資產重組,那就必須搞清所有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為此不妨讀讀第301-334頁。公司治理問題也是個熱門話題,股東、經營者、董事會以及債權人的關系如何處理,第十二章有專門介紹。至於特許經營權問題,目前我國已經發了兩張經營移動通訊的牌照,不管將來是否再發,這些牌照都有一個怎麽發、怎麽監管的問題,作者在第十三章對此專門作了分析,並點評了美國特許經營權競標的一個實例。另外一些問題,如經濟學著作一般不屑一顧的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作者也分別作了點到為止的介紹(參見第223頁和第501頁)。至於如何解決這些復雜問題,威廉姆森先生也沒有靈丹妙藥,但如果讀者能從資產專用性、交易成本、治理結構等角度去考慮,應該是有新收獲的。最後,作者提醒讀者,要同時考慮節約生產成本,節約交易成本,實行強激勵機制,並且要在這三者之間進行權衡(第543頁)。

本書內容如此復雜,但寫得有聲有色。它不是記錄經濟史的一本流水賬,也不是骨肉分離的管理大全,更不是排除行為特點而只靠一味推導得出的邏輯大廈,當然也不是屢見思想火花卻無法一以貫之的論文集。作者在書中先是提出幾條符合實際的假定,以求推導之嚴謹;再畫它若干圖示,給你一個形象思維;通過幾種情況的比較,拿出一套公式;為了不使其干巴巴,又按圖索驥地引出一大堆史例,以證其不虛。這些例證可能不如管理學家講得生動,但高屋建瓴,一氣呵成,並無骨肉分離之感。為了證明有關學術演進的過程,作者再旁征博引,經濟學家、法學家、社會學家的觀點被信手拈來,誰個最先提出,哪位繼而發揚,無不一一排就座次,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譯者邊譯邊學,竟不時浮想:只有實踐經驗的讀者和只有書本知識的讀者,初讀此書都可能會感到比較困難。因此冒昧提出以下建議:如果讀者是實踐家,沒有時間在理論上較真,那就不妨先挑與自己本職工作有關的章節去讀;遇到有關名詞,查查書後的主題索引就可以了。如果讀者只學過一些經濟理論而沒有實踐,那不妨從本書第六章讀起,以後再讀前面幾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