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定義、分類及補充系統介紹了張仲景醫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230余種症狀,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指導價值。
本書采用明代趙開美復刻宋本《傷寒論》及《金匱要略方論》為藍本,並參考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五版教材《傷寒論講義》、《金匱要略講義》等書,擷取其所記載的症狀兩百余種,分門別類地予以歸納、分析、鑒別、比較。所錄症狀悉以《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為准,每一症狀獨立成篇,個別症狀因名稱不同而實際相同者,如發熱一症,有身熱、微熱、大熱等不同描述,為敘述方便或為避免過多重復起見,則症以發熱為主,而附身熱、微熱、大熱等於發熱之後,合並一處討論。其編寫方法:以症名篇,症狀之下,列[定義]、[分類]L充]數項。[定義]一般解釋症狀的特定含義和表現特征,並略與相似症狀作辨別。[分類]一般是對症狀的歸類分型,如「往來寒熱」症,有邪入少陽往來寒熱,外感瘧邪往來寒熱,熱入血室往來寒熱,肝郁奔豚往來寒熱等類型,每個類型之內,又分述其臨床特征、鑒別方法、病因病機、處理方法等。處理方法中,以仲景大論方法為主,若仲景未備或後世又有所發明者,則作適當補充,並詳明出處,分清源流。
[補充]一般是對仲景症狀類型中所不具備者作些補充,如「往來寒熱」症,仲景未論及濕熱痰阻這一類型,則參考後世中醫有關症狀著作等予以補充,並對其臨床特征、病因病機、鑒別要點、處理方法等作相應闡明。
按照我們的意願,本書應該編成是一部對仲景著作症狀研究最完備、最系統的書,既要求有很強的文獻價值,又要求有很強的實用性,使學者易讀易用,信而有征,為此我們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因編者學木水平有限,加上時間較為倉卒,故很難說達到了上述目的,懇請得到方家的指教與諒解。是書編撰之際,承蒙北京中醫藥大學傅延齡教授熱情關懷和支持,其於百忙之中還撥冗對敝書做過不少指導與修改,在此謹致衷心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