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雙音復合詞屬性研究

漢語雙音復合詞屬性研究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朱志平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5-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87454
  • ISBN13:9787301087459
  • 裝訂:平裝 / 32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和她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礎上,經過較大幅度的修改完成的成果。這部書她前後工作了5年,如果從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算起,恐怕要有六年多的時間了。準備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朱志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和我一起探討傳統的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有些什麼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取得了共識,她的博士論文題目也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範圍。後來她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又經過了進一步的思考。

本書采用中國傳統語言形音義結合的原理,同時也從漢語的實際出發,吸收了國外語議學、應用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並且利用計算機數據庫來貯存和編織屬性關系。在方法上,既運用了多元屬性的測查;屬性的設置比較合理,數據庫的生成也用力頗勤,在研究手段上也有所創新。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雙音詞屬性研究的意義
1.2 雙音詞的研究基礎
1.3 雙音詞的屬性及其與語言教學的關系
1.4 雙音詞屬性的研究方法
第2章 與雙音詞教學有關的漢語詞匯語義學研究
2.1 引申理論與語素的多義性
2.2 雙音詞語義和語素的關系及語素結合的理據
2.3 同語素單音詞與雙音詞以及雙音詞之間的辨析
2.4 常用雙音詞屬性參數的確立
第3章 常用雙音詞屬性的測查
3.1 常用雙音詞的語義屬性測查
3.2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音屬性測查
3.3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法屬性測查
3.4 與雙音詞語義屬性相關的語用屬性測查
3.5 屬性參數關系綜論
第4章 第二語言學習者漢語雙音詞使用偏誤的分析
4.1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
4.2 雙音詞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
4.3 第二語言學習者雙音詞使用偏誤情況的調查與分類
4.4 第二語言學習者雙音詞使用偏誤的分析
4.5 偏誤分析總結
第5章 常用雙音詞的難易梯度
5.1 與雙音詞難易梯度相關的變量
5.2 雙音詞難易梯度的量化
5.3 屬性庫雙音詞的難度值計算與分級
5.4 屬性庫框架設計
第6章 漢語第二語言雙音詞教學的策略
6.1 屬性參數在教學中的綜合利用
6.2 詞匯教學與漢字教學的餃接
6.3 單音詞與雙音詞在教學中分合的原則
6.4 雙音詞文化內涵在教學中的處理方案
6.5 雙音詞的教學順序和教學重點的確定
余論
參考文獻
附錄
(一)《對外漢語教學使用的現代漢語雙音詞屬性庫》參數關系圖
(二)《屬性庫雙音詞難度值計算表》樣表
(三)雙音詞偏誤調查分類樣表
(四)常用雙音詞HSK等級與語義難度對照表
後記
 

《漢語雙音復合詞屬性研究》是朱志平在她的博士論文和她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礎上,經過較大幅度的修改完成的成果。這部書她前後工作了5年,如果從她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算起,恐怕要有6年多的時間了。準備攻讀博士學位之前,朱志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和我一起探討傳統的漢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有些什麼關系,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取得了共識,她的博士論文題目也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範圍。後來她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又經過了進一步的思考。這本書,是她用心用力寫成的。

對外漢語教學的關鍵和難點是漢語詞匯。詞匯意義是具有很強民族性的語言要素,詞匯意義與民族文化的聯系直接又具體,不同母語的人,完全靠翻譯來交流,難以消除這種由于跨文化而產生的詞匯意義上的“負遷移”;因此,教學中的講解就特別重要,詞匯意義的講解如果彼此毫無聯系地單個進行,也難以消除文化上的隔閡,必須考慮詞匯系統和詞義系統,在聯系中尋找特點、突出特點,而特點常常是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的反映。漢語的講解既要充分利用漢字的表意別詞作用,又不能以字代詞混淆了語言和文字,因此,關注單音語素的本義和引申脈絡,通過分析構詞理據和利用中國傳統的釋義方法來弄明白一個個用漢字書寫的雙音詞的意義和文化內涵,是幫助對外漢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民族文化隔閡最好的辦法。朱志平就是這樣把中國傳統語言學的現代研究成果引進了對外漢語教學。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里,如何遵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一般的對外漢語教學在確定詞表和級別的時候,總是首先根據詞頻統計。其實,中國人說漢語的詞頻統計,未必十分適合外國人。這是因為,語用的起點、說話的對象、對話的情景、面臨的問題、理解的準度、記憶的中心……都是不一樣的。詞頻是全民社會書面用語的總體反映,對一個把漢語當成第二語言的人來說,可以參照而不是完全適用。對于以漢語作為母語的中國人來說,用得多的不一定就是容易懂和容易講解的。母語熟練到一定的程度,詞的難易度全憑生活經驗的深度和廣度,與詞語本身已經沒有多大的關系了;但對第二語言的學習則不同,一個詞容易學還是難學,與這個詞本身的屬性還有相當大的聯系。在語言學的研究中,難度最大的是詞匯,特別是它的意義,因為它具體而零散,規律難以外化。這些年,我們采用了自然科學屬性分解的辦法,把形式和內容結合起來、把邏輯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觀察漢語和漢字。這種辦法雖然不能保證觀察的結果十分全面,但可以做到觀察的著眼點是多元的、多角度的,不是單一的和簡單化的。朱志平就是從屬性研究人手,深入到漢語詞匯的本體來考慮漢語雙音詞的難易度,以期達到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理性化的目的。這是一種有益的嘗試,而且,我相信這種嘗試也會是有效的。

朱志平是一位善于想、善于問又善于學的人。比之那些自以為什麼都懂的中青年學者,在學習上,她顯得有些“不自信”,因此,我們在一起交談的機會就相對多一些也深一些。我們經常談到,要提高對外漢語教學領域的教學質量,既要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經驗,又必須擺脫經驗主義,加強教學的理性化。這就必須加強這個領域的語言學研究。在這個領域,教學方式不是主要的,教無定法,是談話還是主要由老師講、是先正音還是先理解和積累詞匯……那要看對誰而言,可以有不同的處理;但教有定則,學理——語言本身的規律、人運用語言的規律,語言內部的聯系,這是需要深入開掘的。教給外國人學漢語,要讓他們了解漢語的特點,體會到漢語文化的獨特方面。在實踐中得到課題,比坐而論道要更有內容也更有價值。在教學實踐中,不但要關注已經浮在表面上的問題,還要捕捉潛伏在深處的問題,然後去描寫漢語內部的聯系、解釋已經顯現的諸多語言現象,探討其中的有關規律,這樣做,可以達到教學與科研的“雙豐收”。語言學的理論研究是否都能直接運用到教學實踐上?是不是必須直接有用才值得研究?在這個問題上,大家的認識也是有分歧的。誰都不能完全否認教學實踐需要理論指導,但是,一旦從實踐中得到的課題需要從基礎研究深入下去的時候,常常有人問︰“教外國人學漢語,能教這些嗎?”或者說︰“是這個教法嗎?”一位博士被派去教對外漢語,也常常有人說︰“教外國人學漢語,用得著博士嗎?”語言本體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的脫節,恐怕大多是這種“實用主義”的思想在起作用。朱志平的這部書,寫作的初衷是為探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匯教學,但是她不是只關注所謂的“教學法”,而是從學理出發,對漢語雙音詞的普遍規律進行了探討,把這些規律應用到雙語教學上;她在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多年,有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搜集了不少留學生語誤的實例,從正反兩面來探索規律;因此,這本書在相當程度上超越了應用層面,推進了漢語雙音詞的詞匯語義規律的探討。

這本書采用中國傳統語言學形音義結合的原理,同時也從漢語的實際出發,吸收了國外語義學、應用語言學、認知語言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並且利用計算機數據庫來貯存和編織屬性關系。在方法上,既運用了質性方法,又運用了定量方法;既具有了單屬性的界定,又做到了多元屬性的測查;屬性的設置比較合理,數據庫的生成也用力頗勤,在研究手段上也有所創新。

朱志平是在繁重的教學工作和教材編寫工作的同時來完成這個課題的,這一方面使她的思路時時在實踐和理論之間倘佯,把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時間的緊迫,也使她少了許多專門從事傳統語言學研究的博士能夠集中精力進行的功底訓練;所以,在微觀的詞義分析上,不足之處也是存在的;而且,詞匯的屬性可以界定的方面還很多,能夠用于教學的遠不止她已經發掘出的這些。好在她已經奠定了分析雙音詞屬性的框架,提供出比較豐富的數據庫的參數,今後仍可以進一步利用已經生成的數據庫得出新的結論。

2005年3月于北師大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